西安本土互联网企业 相继换“东家” 西安本土大超市全体谢幕



  4月,西安爱家“易主”华润万家;5月,购宝并购西安海星;7月,西安晶众家乐“变脸”民生家乐……

  核心提示 本周内,“晶众家乐”西安最后一家店将“改头换面”。至此,经历过“爱家”易主“华润万家”、“海星”易主“购宝”的市场蜕变后,陕西本土超市最终在“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竞争中,带着许多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退市”。随之而来的,即是外资或外埠企业海航商业控股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购宝(西安)商业有限公司等,在西安乃至整个陕西连锁零售业领域的“跑马圈地”。

  超市“易主”——本土大超市换掉“东家”全体“退市”

  今年4月,“爱家超市”被华润万家收购后消失在西安市民的视线中,标志着本土唯一的大超市正式“谢幕”;今年5月,购宝(西安)商业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告收购海星超市,之后门头将统一更换为“购宝超市”;今年7月,“晶众家乐”又因为海航商业控股公司的“介入”遗憾“退场”。有业内人士为此感叹:晶众家乐的这次“改头换面”,或许已经是陕西本土大型超市的最后“谢幕”了!

  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外资或外埠企业并购陕西本土超市的“圈地战”就已经打响了。当年,华润集团收购天津家世界超市,填补了华润万家在西北、东北及中原区域的业务空白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国布局的发展速度,华润万家很快瞄上了在陕西拥有11个连锁店的陕西本土大型超市“爱家超市”。经过大半年的并购酝酿,去年5月26日,“爱家”被华润万家正式收购,当时被并购的除了有11个店外,还有“爱家”原有的4000名员工,“爱家”招牌最长使用期限截至2009年5月1日。今年5月1日,随着收购最终期限的到来,在西安市挺立多年的本土品牌超市“爱家”,彻底消失在西安市民的视线中,写下了本土超市“遗憾谢幕”的序章。

  今年5月初,经历过反反复复的并购磋商后,曾经在陕西本土红火了许多年的“海星超市”正式“易主”购宝(西安)商业有限公司。其间,购宝(西安)商业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告:收购海星超市后的首批14家超市(便利岛)5月8日试营业,9日正式营业,当时购宝(西安)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磊表示,海星超市重新开业后,门头将统一更换为“购宝超市”。记者昨日采访发现,正如购宝相关人士所言,目前已有10多家海星超市更名为“购宝超市”正式开业,另外还有购宝的4家便利岛也相继开始营业,外资或外埠企业并购陕西本土超市的“圈地战”,也因此迅速升温。

  就在陕西人为本土超市的逐渐消失感到惋惜时,近日,仅在西安市就拥有3家连锁店的“晶众家乐超市”,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既而取代的是本地人陌生的“民生家乐”。实际上,早在去年2月,海航商业控股公司(下称海航商控)携西安民生、宝商集团共同收购了陕西晶众投资有限公司,从而完成了对于“晶众家乐”的并购重组。如今,海航商控已经开始对自己旗下超市资产进行整合,而将“晶众家乐”变成“民生家乐”无疑是第一步。百姓看到的“并购现象”,仅仅是并购后所实施的“改头换面”而已。至此,经历过商业市场轮回蜕变后,陕西本土超市最终在“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竞争中,带着许多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拱手将西安零售业内大型超市的“盘中餐”,送给了人人乐、华润万家、沃尔玛、购宝等这些外埠或外资企业。

  “退市”背后——“利润收缩”逼陕西本土超市退市自保

  记者采访了解到,陕西本土超市在出售之前,一些经营情况还不错,个别的还处于盈利高峰。就拿西安爱家超市来说,被收购前西安秦骊置业集团已经营了8年,该超市在西安、安康、咸阳等地开设11家连锁分店,年销售额超过14亿元,并连续三年入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而全省拥有18家门店的“晶众家乐”,在被并购前每年也有7个亿的收入。既然年收入如此之高,这些本土超市的经营者为什么还要选择“卖掉”,许多人为此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

  对此,熟悉陕西本土超市经营模式的行内人士张先生昨日一语道破天机:“利润收缩”逼陕西本土超市“谢幕”,以求自保。张先生分析认为:本土超市经营到一定程度,势必会走到兼并重组的地步,毕竟当企业做大之后,人才竞争激烈、管理越来越难等实际情况出现的变化,使得最初的经营者往往感觉难以驾驭。而且,与外资或外埠大型超市全球或全国采购不同,本土超市地方采购成本大,缺乏竞争力,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负债经营,生存可谓举步维艰。这时候,刚好赶上许多外资或外埠大型超市向外扩张抢地盘,于是就选择了走“高价转让”这条路。用本土超市经营者的话说:选择好的时机高价转让,是个明智的选择,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该人士还透露:目前西安一些小超市也有被并购的意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东家”。

  青年经济学者李青同时指出:陕西本土超市经营企业如此选择,其实还有其他意图,最主要的应该是和该公司的发展战略有关。李青说,本土超市企业往往并不以零售业为主业,大多施行多元化的竞争战略。如“爱家”的前投资方——秦骊置业集团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公司;海星超市的老东家——海星集团目前也致力于房地产开发。这些企业看重的是零售业丰沛的现金流。一旦房地产主业资金链吃紧,便会想到转让零售业资产。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许多行业都或多或少受到冲击,资金吃紧情况先后出现在许多企业,尤其是曾经火爆异常的房地产业。这些兼做房地产生意的超市经营者,在这个时候选择“转让超市”,不排除用此法抽调资金补充房市的可能。

  消费影响——本土大超市“缺失” 老百姓购物依旧

  随着陕西本土超市“晶众家乐”最后的“改头换面”,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省的地盘上不再有属于自己的大型本土超市。也就是从这一刻起,陕西本土超市曾经轰轰烈烈的“跑马圈地”时代宣告结束。本土大型超市的缺失,是否影响到西安百姓的生活消费?对此,西安市商贸局商品流通处处长安建勇明确指出:并购后,一些大超市将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百姓购物不但不会受到影响,相反会更加方便和实惠。

  对此,记者昨日在已“改头换面”的“购宝超市”、“华润万家超市”、“民生家乐”等地采访发现,这些“并购超市”的客流量非但没有因为“易主”而减少,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就拿被华润万家并购的原“爱家超市”来说,并购至今,其销售额平均提高了6%以上。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消费者坦言:百姓购物只注重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以及好的销售服务,并不在乎超市的经营者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在纺织城“民生家乐”购物的马女士告诉记者:可能是外埠投资企业实力雄厚的缘故,店面改成“民生家乐”的原“晶众家乐”,许多产品的零售价格确实比原来低了,而且品种也较以前也有所增加,我们感觉购物更加实惠了,所以购物次数也就自然多了。在青龙寺附近的“购宝超市”购物的一些消费者,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记者采访了解到,西安如今虽没有了大型本土超市,但本土的便利店、标超还有很多。据初步统计,目前西安有三棵树、陕西军人服务社等近20家经营超市的企业,共有网点200多家,有的超市网点多达60多家,大多数超市网点在20家左右,大部分集中在社区以及郊县等。与大型超市相比,本土超市经营商品品种不全,有些也不出售海鲜产品,但是,这些超市因为大都开在消费者的“家门口”,便于老百姓购物。用西安市商贸局商品流通处处长安建勇的话说:这些本土超市是对外埠或外资超市的拾遗补阙。所以说,本土大型超市的缺失不会影响到古城百姓购物消费。

  业界评判——零售业“大换血”有望降低采购成本

  目前,国内大型城市大都有自己的本土超市,在中国百强连锁企业中出现。海星超市、爱家超市被并购后,排名中再也没有西安本土连锁企业出现。许多陕西人认为这对西安来说是个“缺憾”。对此,西安市商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姚涌则坦言:这其实是每个行业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符合零售业未来发展方向,有利于连锁业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企业采购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也将为西北零售市场,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繁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西安本土互联网企业 相继换“东家” 西安本土大超市全体谢幕
  青年经济学者李青认为:从另一方面来说,陕西本土超市的“谢幕”也是商业市场轮回的一个正常现象,说明地域化企业经营已经步入了更高水平的竞争阶段。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成败教训和市场洗牌,在未来的下一轮竞争中,本土超市才有可能发展成真正的民族品牌。为此,西安财经学院祈百福教授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祈百福教授说:“我们整个零售业态还是个幼稚的行业,管理、业态等与别人确实存在差距,把市场让出来,被淘汰出局也是必然的趋势。”

  据了解,陕西本土大型超市选择“退市”时,外资在陕“跑马圈地”可谓马不停蹄,“民生家乐”下一步将整合宝鸡的家美佳超市。而就目前陕西超市竞争格局来看,整合已经成为大趋势,整合阶段除不停“圈地”外,收购成熟商圈里已有门店也是一个重要步骤,这种并购和整合可能将持续到2010年,而西安作为陕西零售业的代表,整合持续的时间可能还要更长。

  2009年也注定将是古城连锁业不平凡的一年。而每一次集成、并购、扩张,都有新面孔出现,“商战”不仅给城市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带来了先进的营销服务理念,让商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而在这一连串事件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连锁业已经成为西安现代流通业的发展主流和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

  (三秦都市报)

  相关报道:对于西安本土超市谢幕的几许遗憾

  

  “爱家”易主、“海星”并购、“晶众家乐”变脸,西安本土连锁超市的悄然离席,多少让人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陕西彩电市场,“黄河”断流、“海燕”折翅、“如意”不如意,市场淘沙也淘金,淘走了金子,也淘走了泥沙,也许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众多的消费者来说,也许就成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西安本土超市的集体“谢幕”,多少让人有些唏嘘不已,尽管背后潜在的市场规律复杂变幻,尽管存在的问题并不都是因为经营不善,但是请相信这些具有本土符号性质的超市,以其鲜明的特征区别于其他城市,成为独特的城市风景,不仅对于西安市民,对于外地游客,应该具备一定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繁盛、竞争激烈的时代,连锁经营很好体现了“赢家通吃”这一法则。但当连锁经营的泛滥、连锁规模的扩充、连锁霸权的扩张几乎让所有的城市都充斥着面目雷同的店面、雷同的品牌时,反而让本土特色淹没在这种霸权式扩张之中,消费者在被征服的同时难免感到视觉以及心理的双重疲劳,实在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市场不以人的情感与意志作为转移,经营者当然也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但是那些坚守着独特品质,不盲从、不浮躁,耐得寂寞,懂得坚守,尊重消费者情感的商家必然赢得长久的尊重。

  尽管经济学者提供的观点是,西安本土零售企业的退场也是战略转型的需求,对于消费市场来讲,有望降低采购成本。街市依旧如常,超市依旧熙熙攘攘,也许这种眷恋与遗憾并不适应于市场法则,或者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有谁又能否定消费者对于商家十几年培养起来的这种情感?如果忽视或者无视,只能说明他们的目光是多么的短浅。

  (来源:三秦都市报 张念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4698.html

更多阅读

互联网企业文化 互联网企业的变与不变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把“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成为了当前时代的“风口”,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股价飞涨,互联网的神话正在不断地扩散,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那么,我们如何思考互联网企业的变与不变呢?如

“互联网+”企业落地系统:四大营销模式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摘自本人关于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落地攻略《互联网思维2.0: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中的一篇文章《“互联网+”企业:六大商业模式》,文中提到了“互联网+”企业四大落地系统,除商业模式之外,还有营销模式、生产模式、管理

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 传统企业如何构建互联网企业运营模式

     随着OTO运营模式的逐渐深入人心,很多传统企业都开始构建其互联网运营模式,期望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运营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营销业绩的突破。任立军在网络营销峰会上指出,随着中国互联网相关企业的崛起,中国传统企业的生存发展空

互联网营销策划 传统企业(非互联网企业)的网络营销策划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营销策划已经不在是互联网企业营销的专利,传统企业也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营销来发展业务。目前,已经有约80%以上的中国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更有60%以上的企业产品通过各种途径在网络上销售。  目前的

互联网企业价值观 互联网企业如何开展价值观管理?

     在中国,互联网产业从1996年开始萌芽,到现在不过15年时间。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国内的互联网产业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以外,新的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盛大等又创

声明:《西安本土互联网企业 相继换“东家” 西安本土大超市全体谢幕》为网友谱写我们的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