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简单的格力空调爆炸事件,却因网络营销和危机公关等幕后力量的推动,最终演变成一场“自导自演”的山寨空调闹剧,随后又衍生出竞争对手恶意攻击,甚至还爆出格力已与用户签署“合平协议”,在用户不追究责任的情况下获得格力格外赞助的一台新机。
到底事件真相是什么?在这一起简单事件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对于一家发展势头正猛的大型空调企业,格力从去年底开始,又在经历着哪些变化,遭遇了来自市场和同行的哪些挑战?
格力空调爆炸?
据了解,格力空调爆炸一事,于今年1月份发生在河北献县。直到7月初,此事率先被网站和论坛披露。不过,并未留下当事人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对于空调爆炸后事隔半年,才在空调销售旺季被媒体披露,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可能是用户与格力公司没有达成共识,才向媒体捅出此事。当然,也不排除有同行借机报复。
不过,记者注意到,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令事件真相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甚至还出现了现代版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记者注意到,格力空调爆炸案件在网络上出现不久,就突然出现了一条消息,主要是披露这一事件的真相,指出“爆炸的空调为格力的山寨空调”,并在帖子中附上了格力山寨产品与正规产品的商标对比图,两者确实存在差异。
不过,记者注意到,此前网上出现的河北格力空调爆炸案现场的照片却显示出,格力空调的室外机商标并非山寨商标,而是正规的格力商标。显然,这篇关于格力空调爆炸案真相揭幕的帖子和消息,应该是有人专门针对此事的一种网络公关,意在将事件发展朝有利格力的方向转变,将责任推到山寨产品上。
此后,一些有心者发现了此事的前后矛盾之处,即所谓的山寨空调并非格力山寨商标,而是格力正规产品。
记者注意到,在有关幕后人士欲将责任转嫁给山寨空调未果之后,国内众多主流网络和论坛上再度出现新的帖子,直接置事件本身的真相不顾,再度将矛头直指竞争对手,称这是一起有同行在幕后操纵的攻击和打压格力空调的恶劣行为,欲再度“转移视线、推卸责任”。
短时期内,关于格力空调爆炸一事的真相,因为一股幕后势力的推动,将一起简单的事件演变成复杂而无止境的网络暴力营销,借助网络的快速传播力量,凭借一些公司召集的网络灌水团,将事件真相和内幕指向了永远都无法解开的“黑幕”之中。
幕后黑手是谁?
就在这一事件愈演愈烈之际,事件的重点又从格力空调为何爆炸变成同行恶性竞争行为的快速演变。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所有这些发帖和舆论方向的变化,均为一家格力空调今年新签约的公关公司在幕后操纵,并有意放大的一起网络公关秀。
据了解,自格力空调爆炸事件的消息在网络出现之后,一家自称为格力空调指定公关的广东公司,便在网络上先后展开了注意力分散式和转嫁责任等手段的危机公关。随后的山寨空调消息以及指责对手攻击,均为该公关公司幕后运作。
该公司找了大量的论坛“水手团”人员,不断跟帖发消息。最初,先是组织人员将责任转嫁给当事人,指责其购买的山寨版空调。此计不成后,该公司再度策划了新的舆论引导方向,策划了一起“无故伸冤”的消息,称这一起格力空调爆炸案,是有同行在幕后策划和攻击,事实真相并非如此。但对于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一直不愿正面回复。
业内观察家指出,像格力这样的大品牌出现空调爆炸,实在令人意外,与其一贯“追求质量、严把质控关”的形象不符。最令人不解的是,在爆炸事实真相没有弄清楚之前,就通过公关公司进行幕后操纵,更有损其大企业一贯的做派和风度。
此前,一直强调“工业精神”,坚绝不拿消费者作试验品、坚绝不欺骗消费者的格力空调,眼下却围绕一起空调爆炸案做出一系列行为,实在令人费解。难道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格力空调也开始变得浮躁、追求短期利益了吗?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格力空调怎么了?
如果格力空调爆炸并非产品自身质量问题,为何不公布事实真相,正面回应,却要通过不断制造一轮又一轮的迷雾,引导舆论视角?难道,在这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内幕?
实际上,近年来格力空调在市场上类似事件已非偶然。此前被格力一直推崇的销售公司模式,从去年开始便遭遇市场的严峻挑战。去年,北京、陕西等地群体爆出了格力空调专营店携款潜逃的事件。格力公司一直坚称这些专营店非格力正式授权的专营店,不过在这些店内销售的全部为格力产品。而这些商家的潜逃,正是因市场销售不畅、格力任务繁重所压迫,不得不弃店逃跑。
据了解,各个省都有格力的销售公司,但这些公司与格力之间并非同一家公司的母子公司关系,只是格力在当地的销售伙伴。这些销售公司自身并没有销售门店,都是借助众多二三级市场的分销商、加盟专营店和个体店来销售。
目前,格力对全国众多分销商的控制力并不牢固,只是一种松散的利益关系。一旦有其它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政策更为优惠,很容易取代格力的网络。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市场环境好时,这些分销商和专营店的老板有钱赚,自然会跟随格力。而一旦遭遇恶劣环境,市场出货不畅,这些分销商便会转投到其它品牌。今年以来,北京地区就曾出现6家格力专卖店“集体反水”,转投其它品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