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模式第三章第五关 《中国女首富——张茵》第三章 一、转战美国(2)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如今世界造纸原料市场已进入了一个价格透明,低利润竞争的时代,因此张茵在形容中南控股时频繁地使用“稳定”、“扎实”等字眼,稳定的合作伙伴,稳定的管理层,扎实的原材料网络成为如今中南控股最核心的竞争力。

张茵果断地抓住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造纸原料市场的空白,但她事业的高峰却是在1995年后。

 挑战模式第三章第五关 《中国女首富——张茵》第三章 一、转战美国(2)
1996年,中国内地的高档包装纸供不应求,高级牛卡纸更是稀缺,张茵顺势而为,在东莞建立了玖龙纸业公司,生产高档牛卡纸,她的第一台机器就是20万吨的年产规模。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绝大部分中国的造纸厂还只是处于5万吨左右的年产规模,所用机器也是国产机,但张茵在东莞投产的第一台机器就是20万吨的年产规模。到2008年,产量已近700万吨,居亚洲地区前列。张茵后来告诉《胡润百富》杂志说:“美国丰富的纸原料市场奠定了我事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同时,我也从国际原料市场看到了中国造纸市场的未来,并于1995年在东莞投建了玖龙纸业。”

在此过程中,张茵却一如既往地低调,平淡地把这一切都归结于“运气好”,“是我运气好,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她解释说,自己创业起步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到美国后又恰逢美国经济复苏持续繁荣,此外,美国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废纸回收系统极为科学,加上此时经过在香港的发展,公司资金雄厚,起点高,靠着诚实守信的经营作风,从而发展速度惊人。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www.aihuau.com|1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国中南公司的商业模式看似简单:以低廉的价格在美国收购废纸,再以低廉的运费运到中国。实际上,张茵成功的秘诀在于寻找到了一个各方均受益的策略:原料是废弃的垃圾,工人雇用的是当地的贫民,美国政府对这类公司实行减税补贴,而当时中美贸易顺差严重,十个集装箱到香港,九个要空箱回美国,对船运公司而言,中南的废纸贸易尽管每个柜运费不过1000美元,仍属意外的收获。

2001年,中南使用的集装箱总量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菲利浦莫里斯和杜邦的总和,每年仅向中国出售的废纸总重量就相当于17艘航空母舰。

2002年,中南跃升为美国集装箱出口用量最多的公司。时至今日,中南已是欧美最大的纸原料供应商,年出货量超过500万吨。这些货物要用20万个12英尺标准的集装箱来运输!而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2005年的废纸进口与2004年相比提高了33.6%,高达1704万吨(我国进口数量大幅度上涨也直接导致国际废纸价格上涨)。这样算来,美国每年可再生利用废纸中的1/7被中南输出,而中国再生造纸原料的1/4以上由中南输入。价格低廉的材料来源,奠定了张茵在造纸业的最初位置。

十多年里,张茵建立的美国中南有限公司先后在美国建起了七家打包厂和运输企业。

美国是全球消费力旺盛的地区,废纸制造能力不言而喻,关键是其中纤维含量较高,可再生利用价值高,这无异于节约了成本。可以说,正是美国废纸行业的这种粗放生态,使得张茵早早地完成了旗下公司的业务对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505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挑战模式第三章第五关 《中国女首富——张茵》第三章 一、转战美国(2)》为网友倾酒向涟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