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行能够自由决定产品价格的时候,中国的银行理财市场才算成熟
今年 4 月份,中国银行在北京亚运村逸园 28 号楼新开了一家支行。这家中国银行的新支行与一般支行的不同在于,里面设了一个理财中心,即为贵宾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场所。中国银行逸园支行的理财中心有四个理财室、两个现金柜台和一位客户经理。11 月 7 日,记者拜访了这家支行。可能因为那天是星期一,在记者逗留的 40 分钟里,只有两位客户前来办理业务,而据逸园支行的行长张迎介绍,理财中心平均每天要接待 200 多位客户。像逸园支行这样的理财中心,在北京地区的中国银行网点中并不少见,因为仅在奥运村地区就有四到五家。张迎说: “一般上了规模的网点,总行都会要求设立理财中心。”所谓“上规模”,就是指在 700 平方米以上。其实,其他的中资银行也一样,近几年都开始建设理财中心,如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就有四个贵宾理财中心,分别位于北京东、南、西、北三环路附近。
理财,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新鲜话题,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也是如此,毕竟中国人有财可理的时间不长,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也不过是二十几年的历史(当然,如果从新中国成立之前算起,中国的理财史就会长逾千年了)。而银行理财真正走进中国人的生活,是在中国加入 WTO 和逐渐开放金融市场之后。经过近四年的发展,银行理财市场热闹起来了。一方面,外资银行不断在中心城市开设分行,其中主要的一项业务就是针对高端客户提供贵宾理财服务; 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也认识到,这一块业务潜力可观,因此非常重视。
外资银行目前还不能做人民币业务,而且营业网点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所服务的人群必定比较局限,但它们的服务理念和产品创新对内资银行仍然有很好的示范效应。王洁凤是荷兰银行中国消费及商业银行高级副总裁兼业务总经理,她从事个人银行业务 18 年,在中国加入 WTO 后的这几年里,一直在大陆为几家著名的外资银行服务。王洁凤认为,现阶段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在产品创新上,而在两年前,外资银行提供的产品还很有限,区别主要体现在服务和品牌(见本刊 2003 年 12 月《中国理财指南》)。与两年前相比,个人银行业务比较大的变化是,中国现在允许银行申请金融衍生产品执照,而理财产品的创新也正缘于这一制度环境的变化。
以前,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是与汇率和利率挂钩的,这些产品现在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银行都有,产品内容也大同小异,如中国银行的“汇聚宝”、“春夏秋冬”,中国工商银行的可终止外汇理财产品,花旗银行的“市场挂钩账户”,汇丰银行的保本投资产品等。王洁凤比较骄傲的是,荷兰银行今年连续推出了几个创新的理财产品: 国际商品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新兴市场债券连动保本型结构性存款,以及外汇连动保本型结构性存款。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新兴市场债券”和“外汇连动”这两个产品,前者主要投资于国际新兴市场债券,为期六年,预期年收益率高达 10~15%; 后者则投资于全球外汇市场,为期八年,预期年收益也达到 8~12%。两者如提前赎回,需要一定的手续费。至于“国际商品指数”,虽然在中国客户中接受度不高,但其投资的罗氏国际商品指数(RICI)是由大名鼎鼎的投资家吉姆8226;罗杰斯(见本刊 2005 年 3 月号《投资奇才罗杰斯》)1998 年首创,在国际市场有很高的声誉,年回报率为 0~14%。该产品流动性较好,为期三年,大概半年后提前赎回,不需要赎回费。
谈到为什么荷兰银行能够先人一步推这些产品的时候,王洁凤认为主要是因为荷兰银行(全球最大的 20 家银行之一)的规模比较适中,因此决策比较灵活。最近,她正准备推一个与天然资源(如石油、煤炭等)指数挂钩的全新产品。
人民币业务和网点数的限制,使中、外资银行还没有可比性。现阶段,外资银行只是对高端客户特别是持有大量外币的客户有吸引力。但是,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则产品趋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张爱民和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个人金融部理财业务主管苏军丽接受《财富》(中文版)采访时都表示,大的中资银行的产品都类似,不存在谁有、谁没有的产品。尽管中资银行能够开展人民币业务,但银行本身开发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却不多。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年初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稳得利”,不久前中国银行也推出了新一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特点都是收益率比人民币定期利率高一些,因为中国对银行投资的范围有限制,主要是投资债券类产品,收益率也不可能太高。张爱民认为,人民币理财产品不丰富,主要是因为中国金融业是分业经营,即银行不能做证券、保险等业务,因此产品创新的空间非常有限。
不过,现在的中资银行还是能提供不少代理产品,如基金、保险、国债。另外,中资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贵宾理财服务,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要求银行资产超过 30 万)、中国银行的“中银理财”贵宾卡(要求银行资产超过 50 万)。其中的服务包括优先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减免一些手续费、汇费,以及在网点享受优先服务等。对于客户来讲,这些服务还是很实惠的。而今年工行北京分行推出了“理财小秘书”的产品,该产品是一种账务管理工具,它可以提供六种服务,即定活通、协定金额转账、预约周期转账、组合储蓄、通知存款自动转账、透支“T+0”和专家推荐组合协议,它可以省去客户不少跑银行的时间。正如张爱民所言: “关于个人理财服务,中资银行组织架构上多数都已经具备了,但产品线还需要不断进行丰富。”实际上,中资银行每次卖国债的时候,销售网点在头天晚上或者当天凌晨都会排起购国债的长队,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现在理财产品的匮乏。
根据中国加入 WTO 的协议,中国将于 2007 年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那时可能才是外资银行大展身手的时候。王洁凤告诉她的同事,做个人银行业务如果不等到 2007 年(就离开该行业),那就太可惜了。事实上,中国个人银行市场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还不仅仅是理财产品的缺乏,而且私人贷款的需求也远远没有满足。王洁凤预言,到时候,这个市场肯定会像今天的个人理财业务一样热闹。
理财产品的竞争,其实并不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最后较量的阵地。在成熟的市场上,各大银行提供的产品是基本相同的,而且银行的服务和硬件设施也将趋同。王洁凤告诉《财富》(中文版),香港最大的十家银行所能提供的理财产品几乎没有区别。最终的竞争是什么呢?价格。目前,中国对汇率和利率都有严格的规定,银行没有多少浮动的空间,但这种情况也不一定永远如此。另外,业界人士也对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改为混业经营期望很迫切,而且中国也并不是没有既有证券又有保险业务的银行。最近一年,银行投资参股基金公司蔚然成风,这一切似乎都暗示中国正朝混业经营的国际大潮流靠近。有一天,当你比较银行时,看的不再是它能提供什么理财产品,而是产品的价格,那时候,就说明中国的银行理财市场真的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