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雇员:五诫奠定薄发基石
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摇着头说:“这个人能力尚可,就是职业化素质太差了……” 据调查显示,90%的公司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只能发挥出自身能力的40%~50%;但如果这名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化素质,那么他就能发挥出其能力的80%~90%。对于企业来讲,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在于铸就职业化员工。可以说,职业化已经成了职场生存法则,是提升个人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来临后,随着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很多企业经营受到巨大影响,有的纷纷关门、倒闭,有的大幅裁员。在一个群体中,被裁员的首先是这个群体中职业化程度较低的员工,这是无容置疑。而再就业的时候,职业化程度较低的人也最易受到碰壁和挫折。即使对于在职的员工,同样也会感受到深深的职场压力……对于中国庞大的基层雇员群体来讲,2009年或多或少都会有前所未有的职场危机感。进一步讲,也会第一次群体性地感受到,“职业化”不再是一个词,或者是企业强加给自己的洗脑工具。职业化,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必需,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在此,笔者将从年轻的中国雇员群体出发,阐述五大传统化职业诫条。
一诫:食君俸禄,忠君之事
随着80后,乃至部分90后进入职场,员工群体的个性化越发明显,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越发觉得吃力。甚至有人认为,我劳动,你付钱,等价交换,天经地义。而员工流失率也上升到历史高位。企业尊重员工是义务也是责任,但对于员工来讲,与企业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劳动交换关系,作为职业生涯的伙伴,忠诚于企业,也是员工的义务和责任;而忠诚于企业,同时就是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古代为官者,都遵守一个诫条,即食君俸禄,忠君之事。对于今年的职场人士来讲,同样要忠诚于企业。一个不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早晚会被企业所放弃;一个不忠诚于甲企业的员工,在乙企业未必会受到重用;一个不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最终他的职业生涯也不会忠诚于他。
在此,提出十点雇员群体的忠诚原则。第一、以诚信的精神对待职业;第二、廉洁自律,秉公办事;第三、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公司制度。第四、决不泄露公司机密;5第五、永远忠诚于你的公司,哪怕你已离职;第六、公司合理合法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七、全力维护公司品牌,在任何场合不诋毁自己的公司;第八、克服自私心理,不占公司便宜;第九、任何时候都不损害公司利益,哪怕误会再大;第十、培养职业美德,缔造人格魅力。
二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杰克?韦尔奇曾经说,他对于中美员工最大的感受就是,美国员工你让他做什么、怎么做,他就会完完全全按照你要求的做。但是中国员工起初还会按照你说的做,但之后总是会按照自己理解的去做,甚至减少某些环节。这在说明中国员工有一定创造性的基础上,其实是说中国员工对于制度的遵守状况。这确实是中国雇员群体的特征之一。
有句古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企业的员工,遵守企业的文化、制度、行为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之所以制度经常被破坏,典型的心理主要有如下两点:这个制度好像没必要、不遵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遵守制度的破坏力很大。上述典型心理的形成,是因为即使违规,往往也不会把结果立即兑现;或者即使是即时兑现的,后果一般也不严重。但是,如果看看“三鹿事件”和“中信银行事件”,我们就会明白违规经过长期积累后的严重性和破坏力。
这些还是显性的后果,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讲,不遵守制度的影响一般都是隐性的,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以一种慢性扼杀的方式,在消耗企业的资源、竞争力。比如,对口服务人员做的不到位而失去某个客户、操作人员没按流程导致一批产品瑕疵、采购人员违反制度而导致成本上升,等等。当一个企业倒下时,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结果,却不知前因的恶性影响是现在结果的必然出现。同时,对于该企业的员工来讲,失业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当自己在违反制度的时候,就要警醒自己。此外,不遵守制度的员工,一旦养成习性,一般很难在职业生涯中取得很大的成就,往往碌碌无为,平庸一生。
三诫: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曾经有人问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他靠什么可以在竞争中获胜。张说,我有十万名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他们自觉的牺牲个人时间,每周我的员工都比竞争对手要多花一天时间在工作上,你说我的企业能不能做好。张的话点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真谛,员工是最大的生产力。
基层雇员作为企业执行层面的坚实力量,是企业战略执行的主体。强生的CEO拉尔夫?拉尔森曾说,如果不能被付诸实施的话,再周密的战略和计划也是一钱不值。这句话点出了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如果工作不尽心尽责,执行跑偏,即使有再好的战略,也无济于事,因为根本无法深入,何谈战略的效力。因此,作为企业雇员不是持当天和尚“撞天钟”的消极态度,而是要有当天和尚“撞好一天钟”的积极态度、决心和行动。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实损失的不仅是企业。俗话说,大河不满,小河无水。员工不付出努力,企业发展不好,收入和待遇必然不会优越,个人职业生涯,也未必可以发展很好。你今天撞好这口钟,那么就有机会撞更大的钟。而如果撞不好这口钟,老板可能就会让别人来代替你撞钟,或者再不给你机会撞钟。在这个企业撞不好钟,并不代表自己在其他企业就可以撞好钟,甚至其他的企业都不会给你撞钟的机会。在目前经济萎靡时期,作为员工,更要加倍努力工作,与企业共进退,倾巢之下岂有无完卵,这个道理古已有之。
四诫: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
中国古代的师傅都会告诉徒弟,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这句话的意识就是说,一个人,会的越多,社会生存能力就越强,就会面临更多的机会可供选择。对于今天的企业职员来说,同样如此。
职业化的员工,要具备职业化的技能。一方面可以在某一领域做到专业和极致,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在多个方面都精通,成为复合型人才。不管选择哪一个方向,都要做到如下三点:第一,要自动自发,保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行动,除了自己的摸索实践外,要向同事、领导多学习、多请教。第二,坚持学习的持久性,保持耐心,所谓水滴石穿,不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第三,企业不是学校,因此要把学习和技能转化为职业生产力,对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比尔?盖茨曾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去做事,强烈要求去学习,渴望提高自身技能的人。这样的人他会自动自发并且高效地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任务中去,并且总是会取得更优秀的工作业绩,同时在职业生涯中会始终保持螺旋向上的上升趋势,最终取得区别于一般人的成就。这既可以说是学习职业技能的益处,也可以说是职业化的重大且积极的意义。
五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一句俗语。前一句“人往高处走”是表示人的志向和追求,人的本性是向上的,是要优于同类人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往低处流”是一种自然客观规律。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会自然往下流的。这是一句励志的话,是说人要是不努力、不奋斗就会像水一样只能往下流了。
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广大基层雇员群体的职业化发展的信条之一。只要一个人永远保持积极向上之心,那么就会追求德才兼修的崇高境界,而这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就有机会逐步按照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如果想达到这一点,不仅要保持向上之心,而且要明确目标,逐步分解,逐步实施,长期积累,最终达到厚积薄发。
同时,个人的追求向上,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在企业培养了自己的同时,要把自己的进步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双向良性循环的过程,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基层雇员群体才是真正决定企业发展的基石,一个如此积极向上的雇员群体,对于企业,乃至对于整个企业界、甚至整个国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雇员群体,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贡献和生产价值贡献无疑是巨大的。而这样的雇员,也必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应有的职业回报,向职业的高峰攀登。
结束语很多人探究时下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原因,出现频率较高的是金融危机、市场萎缩、产能过剩、消费低迷等因素。而这些原因一以概之,都是外因。当看看那些同类型的企业,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他们不仅没有倒闭,并且经营正常,还在健康发展,仍然保持较高的利润……那么反思就理所当然。
再看看那些倒下的企业,往往都是肌体羸弱的企业。同样的经济冬天,甚至同样的企业制度、资源为什么不同企业间的差异这么大?因此,对个体企业来讲,影响实则还是来自内因。恰恰是因为没有解决好内因,才会比别人先倒下。内因中,产品、资金、技术、制度、管理、企业文化等固然是重要因素,但这些毕竟都属于组织中条块化的、弱自我变动的因素。根本的因素还是人,尤其是职业化程度不同的人,才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即使对于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雇员来讲,失业、被裁员的原因,甚至也都不是看似理所当然的经济环境不好、企业经营困难、抑或企业倒闭等第一层面的直观因素。因为这些结果的前因,还是一群人导致的。包括这个企业的老板、职业经理和基层雇员。
柳传志说,中国目前还没有伟大的公司。马云说,中国企业最缺的是文化、管理和领导力。两位的话里都隐含一层意思,人是成就伟大公司和解决管理难题的根本因素。当有一天,一个企业的老板、职业经理人、基层雇员,不是参次不齐,而是整齐划一地达到自身群体应该达到的职业化程度后,柳传志的目标就有机会可以达到,马云的管理难题也才能得以解决。
归根到底,中国式的问题,终究还要中国式地解决。学习西方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同时,溯源传统的因果信仰敬畏的中国式职业化诫条,对于企业和企业中的老板群体、职业经理人群体、基层雇员群体都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