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汽车市场自动挡普及中抢占先机,吉利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DSI。作为自主品牌厂家的一种拿来主义的实践,原本无可厚非。但是联想到不久前国务院公布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那就不能不让人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难道可以用拿来主义实现?自主品牌何时告别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先生首倡的,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那是针复古、封闭的“闭关主义”而言的,相对于自己只能“送去”一批古董;别人“送来”的是鸦片、施舍或者皮毛而言,就不如自己动手“拿来”。在改革开放初期,拿来主义重新焕发了生命力,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拿来的多了,真的成了“主义”的时候,人们渐渐发现,拿来的代价不菲,且不说理念的水土不服,在技术上总是受制于人。于是便有了汽车市场上的自主品牌厂家的诞生。自主品牌厂家当然需要完成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的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对拿来主义的否定。自主品牌当然也可以坚持两条腿走路,能够完成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奇迹更好,但是历史已经从鲁迅先生所处的工业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权重骤增,人家不再会让你随意来拿。至于核心技术,人家根本不会让你拿。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你跟在后面去拿,那说不定那正是别人要“送来”的。而且在“送来”的关键零部件技术中,还留有“后门”,比如后继产品的接口,网络普及的审查标准等等,某些电子产品的“黑屏事件”就是例子。通过拿来主义来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那只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www.aihuau.com|1自动挡汽车是车市日渐增长的一大块蛋糕,但自动挡恰恰是自主品牌的短板,即使自主品牌厂家想在这个关键技术上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如愿的,因此在“拿来”方面不能突然断奶。这就要区分拿来与拿来主义的界限。所谓“主义”是没有断奶打算的,还是要继续靠“拿来”分一杯羹。即使不会出现由别人的断供而产生拿来主义的危机,也会导致我们创新能力的萎缩。在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那是因为中国的落后;而在民族振兴中华崛起的今天,仅有拿来的,人就枉为新人。当然,如今的市场是开放的,自主品牌也可以进行贴牌生产,但那依然要以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做后盾,否则自主品牌就成了对民族情绪的利用。如果明明是拿来的,贴上自主品牌的标签,那其实是在帮外国人挣中国人的钱。今年以来,与我国汽车市场增长形成对照的是,企业利润的普遍下滑,其中为“拿来”付出的代价却是钢性的。与其让外国人提着篮子在中国市场上收钱,我们为什么不加大开发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力度呢。要想区分自主品牌厂家是在进行必要的拿来,还是以拿来为“主义”,也很容易,那就是看它在为拿来所付的代价与自身投入科研开发的经费比例之间,哪头更重。如此说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厂家必须在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之间做出选择。如果不想以自主品牌挂羊头卖狗肉,防止以“拿来”为别人做嫁衣,尽快走出世界工厂的底谷,只能破釜沉舟,告别拿来主义!告别拿来主义也许是一种矫枉过正,这同样需要拿出鲁迅先生当初倡导拿来主义的精神,除了加大自主创新开发的投入外,“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拿来或许是一个永恒的策略,但是不能将它继续作为一个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