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房地产 《潘石屹如是说》第十二章 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海南房地产出现



从早期的“万通六君子”海南淘金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前往北京开发房地产,可以说潘石屹经历了中国房地产从泡沫到辉煌的整个历程,也经历了房地产商人从启蒙状态到大浪淘沙的过程。潘石屹何以走到今天。潘石屹的回答是:

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这是特别关键的。

比如说“房地产泡沫”这个词,我记得出现最多是在1992年的夏天。中国媒体铺天盖地地说,房地产出现泡沫了,价格涨得太高了,开发的规模太大了,各地的楼堂馆所建得太多了。可是回过头来看,城市化的进程在1992年才刚刚开始,当时整个北京房地产的营业额可能是今天房地产营业额的1/50。这个时候哪来的泡沫?还吃不上饭呢,饿得面黄肌瘦,可是别人给下的结论是营养过剩。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独立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你要看到眼前发生了什么事,相信你的眼睛,不要相信耳朵。

 潘石屹房地产 《潘石屹如是说》第十二章 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海南房地产出现
潘石屹认为,只是海南房地产出现了泡沫,而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还只是刚刚开始。因而在离开海南之后,潘石屹依然坚持着做房地产生意。不过理智地离开海南,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潘石屹人生中最英明的决策。

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随后,中央向全国传达了《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也因此得到全面释放。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00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近两万家房地产公司。

|www.aihuau.com|

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当然不都是为了盖房子。事实上,大部分人和潘石屹一样,都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古老游戏,他们手里传的是地皮。每一个玩家都想在游戏结束前赶快把手中的“花”传给下一个人。只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潘石屹这样的好运气。

“楼下签个合同把房子买进来,到楼上签个合同就能把房子卖出去了。”潘石屹如此形容当年的“挣钱太容易”。

那时候海南的房地产正发展得如火如荼,以四大银行为首的资金,包括大型国企以至乡镇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大量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当时流传着“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的说法,海南房产泡沫在急剧膨胀后陷入了崩破。

有一天,潘石屹想要了解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土地资格证是否齐全,就找到海口市规划局一位负责管理资料的工作人员。结果人家不愿意把这些数据提供给他,潘石屹想了想,下楼买了5斤橘子和一条三五烟,放在这位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于是所有的数据资料都随便他查。

看完了自己要了解的楼盘情况,潘石屹又顺带看了一下海口市当时的人均住房报建面积:50多平方米。当时的北京人均住房面积不过才7个平方。这个数据让潘石屹惊出一身冷汗。

以海南当时的经济状况哪里能消费得了这么多面积?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

* * * * * * * * * * * * * * * *

聪明人就是别随波逐流,你能往前走时就走,当别人还在往前走的时候,你认为该退的时候就退了。

1990年的时候,海口有两个数字引起我的注意:常住人口15万,暂住人口50万。而我当时去规划局看报建面积大约是人均每人50平米,当时北京人均才7平米多一点。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人均50平米的住房面积,我感觉快出事了。

于是,潘石屹、冯仑、王功权等人开了个会,凑在一起商量如何分散风险。

当时我们公司一共6个合伙人,4个人在海口的北方大厦开了一个会。冯仑说:“海南的房子炒得有点过火了,形势不妙,我们该收场了。北方地盘大,有发展空间,我们得去占个先。”大家都同意。谈到让谁去,我说那就让我去。后来海南房地产崩盘,我并不是先知先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742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潘石屹房地产 《潘石屹如是说》第十二章 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海南房地产出现》为网友風裏苛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