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微博 《潘石屹如是说》第六章 鼓励创造精神(创新的产品总会有争议)



创新的产品总会有争议

潘石屹认为,任何一个创新的产品,都是会有争议的,会在视觉上、观念上对已有的东西造成冲击。

一般来说,我们的产品出来,争议五年后就没有人再质疑了。当然,有的产品,从头到尾都在争议。喜欢我们产品的人就会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人就不会买。

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有着很多细致的市政规划条令,整个城市建筑以灰色调为主,人们对带有审美性质居住环境的渴望可想而知。就在此时彩色的SOHO现代城出现在这一片灰色中,这是SOHO中国在北京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它建在了东边的CBD区域。

 潘石屹挑选了一些年轻的中国设计师,他们被要求大胆一些。于是,与北京传统居室反其道而行之的设计出现了。

|www.aihuau.com|

 现代城的颜色归功于建设部设计院的设计师崔恺。崔恺喜欢大胆创新而总是没有机会,我跟他合作,就跟他说,你一定要大胆创新。崔恺说,如果我把房子涂成各种颜色怎么样?我说好啊,北京到处都灰乎乎的,咱们把颜色搞鲜艳一点,多元化、多色彩才是美好的。他听了特别激动,再好的设计师,你给他空间,他的创造力就可以充分发挥;不给他空间,出来的都是垃圾。

潘石屹回忆道: 最开始做现代城公寓部分设计时,希望给市场提供较有品位的房子,但当时并不知道什么叫好房子。

 我在欧洲、美国、香港待过,欧洲、美国的房子大,香港则比较注重使用率。我想把两者结合起来,又要空间大,又不要造成浪费。怎么才不造成浪费?比如,开始发现设计师有一个惯性思维,一进门就要有一个玄关。玄关这个东西来自日本,可能也是从咱们四合院的布局传过去的,强调隐蔽性。四合院隐蔽是应该的,它一家几室同堂,那么大的门脸。现在在有限空间里还要划出这么一块,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都是自己家里人,我们就认为一定要把这样的东西从惯性思维中去掉。

 潘石屹微博 《潘石屹如是说》第六章 鼓励创造精神(创新的产品总会有争议)
另外有很多人说我这睡房要20平米、30平米、40平米,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当然越大越好。在有限的情况下,究竟怎样才叫合适呢?我们把空间分成白天的区域与黑夜的区域,睡房属于黑夜的区域,客厅是公共区域,属于白天。我们尽量把最好的朝向、最好的光线献给白天的空间,黑夜就为睡觉,睡觉你还要拉上窗帘,所以睡房的空间就可以让给客厅。

潘石屹认为,人们往往都理想地考虑问题,而他们只能在有限空间里寻找有效面积,在有限空间里把面积更大地体现出来。

 扩大视觉空间的唯一办法就是用玻璃,玻璃面积越大,墙的面积越小,视觉空间就越大。我们当时想用落地玻璃窗,这当然有很多阻力,阻力首先就来自公司内部。我们公司的人就说这不行,这么高的楼,站在边上还不把人吓死,说这审批肯定通不过,还认为这玻璃面积大了,不能承重,风一大不能承受这么大的风压。我当时就不信这个邪,这首先是因为他们没见过这样的房子,香港寸土寸金,房子就靠这来拓展空间,所以许多房子都是落地玻璃窗,风压问题可以找工厂解决。

 还有就是阳台,北京的阳台实际没有用,每个阳台其实都封上了,封起来晾衣服、种点花、储存点大白菜。要是把中间墙去掉,变成客厅的一部分多好。因为这几平米都是花钱买来的,拿十几、二十平米做了阳台,整体就少了这些平米。这在一开始也受到阻力,工程人员说,北京习惯就有阳台,没阳台的房子卖不出去。

潘石屹在SOHO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时候感慨道:

现代城的精装修,结束了中国商品房一直是“毛坯房”的历史……就连简单的落地玻璃窗也成为了当年我们现代城工程验收时的一道难关。而今天,建筑中普遍采用的落地式玻璃窗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让房子的主人可以看到更多的阳光和更远的空间必需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现在回想起来很有意思,这么简单的问题,现在大家都认同,(然而)当时每步推行都很困难,所有问题都是斗争的结果。我们追求的是最佳效果,把能压的都压下来给客厅。所以大家看我们的房子,都说你们的客厅真好,(其实)就是这儿那儿的小了一点,而他们就不知道客厅好的前提就在于压缩了别的东西。

 在当时,SOHO现代城运用的材料的争议也比较大。按当时的标准,先是大理石,然后是不锈钢。而潘石屹认为,应该把钱花在永久性的地方,如窗户、暖气。他说:“我们用的是德国维卡的窗,中国原来用铸铁的暖气,又是漏水啦,又是生锈啦,然后用破木头包起来,又占了半平米,我们选用的这个暖气是现在欧洲很流行的暖气,我跟厂家联系时,连生产线都还没上呢。现在这家厂紧俏得不得了,商品房再也没人用铸铁的暖气了。”

 我记得做现代城样板间时,第二天就要做好了,前一天有人给我打电话,说反映糟糕得不得了,要敲掉了。我去一看说,不是挺好吗?我们一个部门经理,还有一个投资商,说这个样板间要砸在你手里了,什么木头啊,都用的是最简单的东西,又没花岗岩、大理石,又没水晶灯。墙还是活动的,是黄色的,说墙不能用黄色的,北京的面的才是黄色的,非说要拆。我说你明天等我交工了再拆行不行,不差这一天吧。后来总算宽限一天,我们连夜赶出来,放上家具,他们也就说好了。

由于反传统设计,SOHO现代城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潘石屹的老朋友、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曾撰文表示异议,但这个项目却在三个月内一销而空。与此同时,SOHO风格的房子被纷纷效仿。

SOHO中国开发的博鳌蓝色海岸从设计上打破了房子在人们刻板印象中的束缚,根据地理环境和人们的使用习惯,在设计时把“取景”、“交流”和“与自然亲近”放在首位。至于墙体,只保留了其保暖作用,而摒除了它遮挡视线的不利因素,把“私密”交给随主人的需要而随时采用的窗帘。

三里屯SOHO的日本设计师隈研吾曾说:“潘石屹和张欣是很前卫的开发商,给建筑师带来很多挑战。”

我们要鼓励这种创造精神、试验精神,因为试验本身就是要创造一个新的标准。

建筑似乎都有一定的标准,即便是所谓的建筑风格,都是在这个标准之下形成的,建筑只是在重复这个标准而已,并不能体现创意或艺术。潘石屹表示:

我觉得创造就是给新标准一个生存的空间,大师、名牌都是既定的标准,我们需要新的标准。反权威、反传统是一种前卫的心态。

当时在设计建外SOHO时,潘石屹给日本设计师山本理显的任务,是要把建外SOHO打造成北京最时尚的生活橱窗。于是,这位设计师打破了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封闭概念,把一条条街穿插到建筑中,建外SOHO成了一片开放的房子。这个没有围墙的小区,与老北京过去皇帝依照家谱建造超大封闭住宅的集权风格背道而驰。

建外SOHO的设计,山本理显巧妙地旋转了25度,让人们有了更好的视野,更多的房子见到了阳光。

90亿的销售额,宣告着建外SOHO的胜利。

建外SOHO、SOHO8226;尚都和朝外SOHO都是在潮流和反潮流、形式主义和反形式主义之间前行。

如果说这10年有经验的话,这可能算是一条:就是把自己在这些建筑的建设者中隐去,优秀的建筑作品总是神来之笔,是上帝的礼物,我们的努力有可能会和我们的目标相去甚远。当一个人处心积虑地计算好,要用多长时间赚多少钱,要用多长时间出多大的名,把所有的事情都规划好了,计划好了,这是不会成功的。如果有上帝的话,上帝也不会让这些十分功利的人去实现这些无聊的目标。这点隐去自己和超越自我的经验不光对盖房子有益,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7431.html

更多阅读

转电子书:《呼兰河传》第六章

《呼兰河传》第六章一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家里买了落花生、冻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骂的:“他妈的……王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第六章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全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第六章    离,晌午。  思蔷跪伏在棋室内,把散落在棋盘上的七色棋一颗颗拾起,按照不同颜色,放回鼓形的棋盒中。  一只修长美丽的手从后伸来,轻轻按在他肩上。  思蔷身体微硬,本能地保持着同一个姿势,温驯

《荒城咒怨》第五章 荒城之月吉他谱

《荒城咒怨》第五章 女人中的女人“警察不是万能的,有疑点的案子多的数都数不清,我估计最后八九不离十会定性为意外死亡。唉,虽然疑点太多,就是让警察去查,也查不出什么线索的。”章小蕊有些无奈地说道。  “可是,不弄明白他是怎么死

声明:《潘石屹微博 《潘石屹如是说》第六章 鼓励创造精神(创新的产品总会有争议)》为网友浅笑未央人自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