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通六君子 《潘石屹如是说》第一章“万通六君子”(玩转SOHO概念)
玩转SOHO概念1995年年底,潘石屹与夫人张欣共同注册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是SOHO现代城。在中国,知道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这个词的人大多都知道潘石屹是谁。毋庸置疑,是潘石屹把SOHO这种在国外已不算稀罕的产品弄得中国人家喻户晓。从SOHO现代城到建外SOHO,再到SOHO8226;尚都,SOHO几乎成了潘石屹的别名。“SOHO教父”的称号也从此诞生。SOHO是人们对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种称谓,同时亦代表一种自由、弹性而新型的工作方式。SOHO跟传统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是不拘地点,时间自由。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在家办公的一类人,人们把他们称为SOHO族。这类人有了,但房地产开发商还没有为他们营造好适合于他们的房子,他们不得不先在原有的住宅中凑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电梯的速度慢,满足不了办公的要求,物业管理也不适合办公,空间布局上生活区和工作区无法分隔,电的容量和电话的容量不足,没有电脑网络的布线,社区内没有公共空间,不在商业办公中心区域,商业交往不便,等等。SOHO的英文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我们称为“居家办公”。|www.aihuau.com|互联网是SOHO的根本,之所以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是因为互联网使世界变平。早在互联网第一次浪潮的时候,潘石屹就已经开始琢磨起互联网来。1999年所有的人都觉得如果跟网络搭上界那就是特别大的事情,正这个时候我被邀请去了美国……第一次去波士顿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特别冷,第二个感觉是网络特别热,热到发疯的状态。我就带着好多的困惑问(美国的)教授和学者,说这些东西是不是泡沫,基本上我问到的人都说是泡沫。那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投入到泡沫里面去呢?他们说我们正处在泡沫时代,不经历泡沫就不会成长……回来之后,我们也觉得做房地产传统的、技术特别低的行业也应该跟高科技攀上亲戚,挂上钩。1999年年底,现代城的住宅部分已经销售完毕,只剩下最后四座办公楼和部分底商。此时潘石屹对新兴的互联网浪潮很感兴趣,他认为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可以用网络的信息传输和流动代替人的传输和流动,这样人就可以在家里办公了。恰好一位朋友给潘石屹介绍了国外SOHO一族的生活状态,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潘石屹把这四座楼改名为SOHO现代城。1999年年底,一篇名为《SOHO现代城8226;居家办公8226;酷.com》的文章出现在诸多媒体上,SOHO的概念被正式推出。不过,SOHO这个很时尚、很洋气的名字在推广方面却遇到了一点麻烦。我们做的产品当时叫SOHO,结果公司的员工嘴老顺不过来,一说就是搜狐,最后不行,我带着全公司的人喊,喊完后还是不行。大家对我的叫法仍旧不太理解。最后我就想,我就写文章吧,让大家的观点跟我的观点能够一样,我就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叫“SOHO现代城8226;居家办公8226;酷.com”。* * * * * * * * * * * * * * * *写完文章(后)就让我们的设计人员和我们的工作人员读,最后下命令还要写读后感,结果还是没用。可能是我文章水平写得太差,没有产生太大作用,最后干脆我们连公司名字都变了,变成现在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而这个LOGO“SOHO中国有限公司”中的“中国”实际上是中国京剧中的一个脸谱。2000年1月初,以前卫光头形象出现的SOHO现代城的广告大范围出现,同时一本银灰色封皮、长达100多页的SOHO现代城楼书,以大量的照片、漫画与插图讲解SOHO现代城的三个空间,“有点前卫、有点另类”的风格引起市场的关注,SOHO一词开始被广泛提及。2000年1月8日,SOHO现代城开盘认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认购了十之七八,尤其是开盘的前三天,日销售过亿。客户甚至在夜间排队发号。后来有媒体报道称:楼书中的一句“你准备好SOHO了吗?”极具煽动性。就这样,潘石屹靠一个概念玩活了一座楼。SOHO堪称地产营销的巅峰之作。潘石屹的SOHO概念也在不断发展着。他在一篇名为《一步一个台阶的SOHO》的文章中写道:SOHO现代城只是一个房屋空间的SOHO,它强调的是空间的灵活性;建外SOHO把SOHO理念扩展到了一个小区,它强调不同种类物业在功能上融合互补和相互平衡。建外SOHO的市场接受能力和市场认可程度远远地出乎我们的意料,新的项目我们还将继续完善SOHO的指导思想和产品。因为SOHO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新产品,它可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也可以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可以使这个城市很有活力,有效率。随着时代变化,SOHO的内涵也会不断延伸和发展,喜欢SOHO、认可SOHO的永远是走在这个时代前沿的一群人。
更多阅读
win10回到初始状态 《潘石屹如是说》第十三章 让思想回到“零”的状态(将自己“清
将自己“清零”潘石屹几年之前,与张欣一起写了一本叫《茶满了》的小册子,有好几位朋友问他们,为什么茶满了不好?为什么人的大脑沉淀的东西越多越不好?潘石屹说:禅宗中有一著名的公案就是“茶满了”,在1998年时我和张欣曾出了一本书,书名
潘石屹老婆 《潘石屹如是说》第十三章 让思想回到“零”的状态(脱贫的榜样
——潘石屹论工作与生活我们只有让自己处在一种空灵的状态,处在一种没有负担的状态,处在一种没有污染的状态,才能像一个空杯子一样,给杯子里装进智慧,装进创造力。如果一个杯子满了,没有空间了,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用的杯子。脱贫的榜样我
摸着石头过河的近义词 《潘石屹如是说》第十二章 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潘石屹的一位旧友说,老潘就是靠着他那点机灵混到了今天的模样。他说潘石屹向来相机行事,不墨守成规。潘石屹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他说:在商业领域,教条主义的东西很难行得通,而实用主义、经验主义、机会主义的东
潘石屹房地产 《潘石屹如是说》第十二章 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海南房地产出现
从早期的“万通六君子”海南淘金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前往北京开发房地产,可以说潘石屹经历了中国房地产从泡沫到辉煌的整个历程,也经历了房地产商人从启蒙状态到大浪淘沙的过程。潘石屹何以走到今天。潘石屹的回答是:最重要的是要有
关注细节 追求完美 《潘石屹如是说》第十章 追求细节,而非豪华(追求细节,而非豪
中国房地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粗放到精细,从叫卖到经营的发展过程。在精致与细节的路上,潘石屹总会走到前面,而这种前瞻性的确是靠细节的积累来完成的。潘石屹曾说过:细节的确很重要,我们这代人,或者说我们的上一代人,是不懂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