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一家民营IT企业工作过三年,我的老板是只有小学文化的福建人,但是,媒体称他“擅长资本运作”——在不到五年时间里,就将生产电话机的企业送到美国NASDAQ挂牌上市。后来,他又如法炮制,打算将旗下生产手机的企业送到美国上市。这回,他却没有如愿以偿。
一次,老板请一家“企业咨询顾问公司”的培训专家给我们这些经理人做培训,所谓的培训专家当着我们老板的面,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跨国日化公司,在肥皂自动化生产线上,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生产线自动包装肥皂时,有可能出现漏包肥皂的现象。于是,该公司组成了以几名博士担纲的专家研发组,进行攻关。研发组使用了世界上最高尖端的技术(如红外探测、激光照射等),花费了数以十万计的美金和半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肥皂包装检测系统的研发课题。
某乡镇肥皂生产企业也遇到类似问题,老板命令只有初中文化的车间主任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半天的思考,车间主任拉来一台电扇到生产线的末端进行吹风,那些没有装上肥皂的空包装盒都被风吹走了。
最后,培训专家得出结论:不同的思维造就不同的结果,有时候,过多的知识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成为企业开源节流的绊脚石。
这个故事查无实据,杜撰的可能性很大,乍一听似乎让我们为之一振,但是,仔细一琢磨,却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位巧舌如簧的培训专家知道我们老板的“家底和出身”,讲这个故事,有拍马屁讨好老板的嫌疑。培训专家应该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他以企业管理专家的权威姿态鄙视专家、蔑视技术创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到军事对峙,珍宝岛之战时,国内的报纸竞相报道一则特大喜讯“小木船战胜大炮艇”的新闻——黑龙江渔民驾着渔船赶走了“武装到牙齿”的侵略我们边境的苏联军队;伊拉克战争时期,萨达姆也炮制了“二战老式来福枪打下美军飞机”的天大新闻来——即使这两则新闻是真的,也不能代表军事实力的孰强孰弱。
我想,跨国公司尽管花了十几万元美金的研发费用,但是他们研发的“肥皂包装检测系统”可以申请专利,可以推而广之,运用到食品生产企业、药品包装等企业;而那个初中生的电风扇原理,只不过是个人的小智慧(我不好意思说是小聪明),并不代表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
所以,当西门子卖掉手机企业,当IBM卖掉PC企业的时候,西门子和IBM在全球老牌企业的地位却丝毫没有撼动——因为,他们卖掉的只是拖累自己业绩的亏损企业,他们手里有无数个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创新项目(如西门子的潮汐发电项目、IBM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方案等)。
拿肥皂企业来说,事实是,在市场上,小企业生产的肥皂远远敌不过跨国日化企业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例证。
很多读死书的书呆子型的专家固然是迂腐可笑,但是,不是所有的技术型专家都是愚不可及的——果真如此,也是我们国内的形形色色戴着专家头衔的伪专家(比如这位培训专家),我们别把外国真材实料专家包括进来!
在中国,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市场化不过短短30年的时间。30年时间里,为什么我们没有打造出响当当的国际化品牌和企业,说白了,我们还是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技术革新的理念,最终输在技术创新上,导致出口型企业是廉价劳动力和污染源的聚集地,内销型企业是价格战的发源地……
我们的老板也许是受了初中生电风扇创新的启发,最终没有走手机技术创新之路,而是运用拿来主义,直接买台湾和日本、韩国手机企业的技术,最终和其他国产手机企业一起,一直处在半死不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