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第四章性相近,习相远(第一节1)



第四章  性相近,习相远

○人之初,性中性——人的本我相差无几,即人与人之间的本性没有太大的区别,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有人功成名就,富甲天下,有的人却是默默无闻,一贫如洗。然而,他们出生时的那第一声啼哭曾经是一样的响亮,他们学习行走的步履曾经是一样的蹒跚,他们也曾有过一样快乐的童年,而后来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却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天壤之别——习相远。

○交成功的朋友,加入成功者的队伍,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汇入成功者的洪流,被裹挟着、影响着、同化着,一起奔向成功的彼岸。

|www.aihuau.com|1

○自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意味着这个世界又增添了一个特殊的人物,你与这个星球上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同的,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骄傲的。

我们要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而没有必要羡慕他们的天赋。我们要尊重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士,但不要迷信他们,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成功,也可以优秀。

○一个原本聪明的人,他的智商是110,而一个相对不聪明的人的智商是90,可是,聪明的人只开发了自身潜能的8%,其能力体现为110×8%=88,而那个不太聪明的人相对更努力些,他开发了10%,其能力体现为90×10%=9。结果是:9>88,显然,不聪明的人如果通过更加的努力,完全可以取得比聪明人更大的成就。

人之初,性中性

《三字经》开篇的两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争论颇多,有说性本善,也有说性本恶的,一直难有定论。按照我前面所述的心理分析理论来理解:人之初的本性是本我,而本我只是需要,是中性的,并无善恶之分。所以,我认为——人之初,性中性。

人类原始的需要几乎没有差别,因而人之初的本我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显然,一个人在离开母体之前是没有任何观念的,来到世上之后,起初也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他饿了就哭,不会想得太复杂:“我妈妈刚生了我,多累,让她好好休息吧,要不,太对不起妈妈了。”他想撒尿就尿,才不管是在妈妈的床单上,还是爸爸的西装上……一切皆是为了满足自己。之后,慢慢地,在需要(饥饿、睡眠等)的推动下,他才学会了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感官(放声哭闹),也获得了各种观念(一哭就会有大人来关心自己)。

再后来,他渐渐长大了,父母和老师开始教以礼仪、道德规范,“不能这样讲话,要懂礼貌;不能再尿床了,都是大孩子了……”慢慢地,他知道了什么是善恶荣耻。

善恶是人类在后天形成的概念,而且是社会人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个体行为所做的评价。

性相近,习相远

 《知己知彼》第四章性相近,习相远(第一节1)
人之初的本性是中性的,也是相近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体的成长,人与人逐渐显示出较大的差异。《三字经》的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准确地道出了这一现象:人的本我相差无几,即人与人之间的本性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长期生活的环境和习惯对人造成了不同影响的结果,换言之,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即使人生有着较大的不同,其许多本性还是相近的。弗洛伊德说:“人只有在健康的时候,态度和行为才千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能,所以行为变得几乎无以区别。”

西装革履的百万富翁和衣衫褴褛的乞丐吃饭时形象差异极大,富翁举止优雅:刀叉,餐巾纸……乞丐可能用手抓起来就吃。如果饿他们三天三夜呢?在他们面前分别放上一块面包,他们还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吗?不会,他们的反应是一样的:扑上去,抓起来就吃,此时的百万富翁已经顾不上举止优雅,因为,人处在生存边缘时,显露更多的是本我。

美国一位医生在“越战”期间担任士兵的身体检查工作,他说:“那些年轻人来的时候,有富人,也有穷人,有大学生,也有街头小贩。可当他们一丝不挂地站成一排时,我几乎无法分辨他们。”——缺少了外衣符号的人,赤裸裸的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

马克8226;吐温的小说《王子与乞丐》讲述了两个人因环境而改变的故事:

出身贫困的汤姆与王子爱德华长相十分相像,而且又是同时出生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汤姆认识了王子爱德华,被爱德华王子请进了王宫。在王宫里,汤姆与爱德华无所不谈。汤姆羡慕王子的荣华富贵,而王子也羡慕汤姆的自由生活。于是他们商量了一下,互换了衣服,戏剧性地使汤姆成了王子,而王子却被王宫里的侍卫误认为小乞丐而被赶出了王宫。汤姆在当王子的这段日子里,时时刻刻希望爱德华王子快些回来,把王子的权力还给他。在王宫里,汤姆已经非常努力地向所有人说明了事情的真相,说明了他的身份,但是没有人相信他,反而被大家认为王子疯了。不久,老国王去世了,汤姆继承王位,成为国王。在爱德华王子没有回来之前,汤姆以仁爱之心代替爱德华王子治理国家,还废除了一些残酷刑罚,赦免了一些无辜的犯人,颁布了一些合乎民意的法令。而在这期间爱德华王子则经历了老百姓生活的种种苦难,真正了解到平民百姓真实生活的困苦,这也为他恢复王位后成为一位好国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爱德华王子在汤姆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王位,成为了一位受人爱戴的好国王。

这部小说多次被搬上银幕,它告诉我们身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可以让王子成为乞丐,也可以让乞丐成为王子。

到妇产医院去看看那些刚出生的婴儿,你会发现人们刚出生时的差别很小。而如果从整个人生来看,人的差别可就太大了,有人功成名就,富甲天下,有的人却是默默无闻,一贫如洗。然而,他们出生时的那第一声啼哭曾经是一样的响亮,他们学习行走的步履曾经是一样的蹒跚,他们也曾有过一样快乐的童年,而后来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却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天壤之别。

放眼世界,那些最成功的人,难道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他们都有着博士的头衔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许多成功的人甚至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李嘉诚、成龙),可他们一定是努力工作的人,善于团结人的人,有较高的自我控制力的人……

环顾四周,那些平凡而庸碌的人们并非天生就平凡和庸碌,他们之所以一生成就平平,是因为后天努力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

一、习相远——重视环境

环境的力量

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巨大,城市市民有城市的生活习惯,农村村民自有农村的生活习性;在同一地区生长的人,虽然舌头、喉咙互有差别,他们却讲着相同的语言,还有着相同的口音,这些都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都知道,身体需要营养才能生存。同样的道理,大脑需要营养才能思考。大脑的精神食粮当然不是你能用金钱购买到的现成食品,而是你的环境。

我们消费的精神食粮决定着我们的习惯、态度和性格。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一种可开发的潜力。但那种潜力的挖掘和发展程度,以及我们开发它的方法,取决于我们供给大脑的精神食粮。

当然,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仅是你的家庭条件,还包括你所受的教育,以及周围所有能给你潜移默化影响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正是这些周围的东西影响着你的意识和潜意识,形成你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性格操守。

一个人的气质是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长时间在内心沉淀的结果。如果一位女士气质高贵,举止优雅,那是因为她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周围有这样气氛的长期熏陶。

英国文化注重贵族绅士的培养,英国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夜之间可以造就一个百万富翁,要培养一个贵族却要三代人的努力。”中国也有句话:“三代为官,学会吃穿。”这其中都强调了环境改变人的漫长过程,但也昭示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在北京等大城市上过大学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刚上大学时,班上有位女生,五官长得挺好,眼睛大大的,可是有点土气,没有北京的女孩那么洋气,有品味。但你别小看她,她不够洋气是因为过去环境的影响,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她也来到大城市,她也看过《安娜8226;卡列尼娜》、《简8226;爱》等世界名著。春节回家时,高跟鞋穿上了,走起路来昂首挺胸,乡亲们羡慕不已:“看看人家,才到城里半年就不一样了,多洋气!”她一听,更是把头抬得高高的。四年下来,她变得洋气了,漂亮了,当年的丑小鸭已然变成小天鹅,许多男生想追都追不上了。这样的情景太多了吧。

这就是环境的力量!千万不要小看它的威力。

一位贫苦农民的儿子,没上过学,没有文化,长大可能没有什么出息。他参军了,经过军队这个大熔炉不断地锤炼,若干年过去之后,他变成一名真正的军人。走路挺拔,声音宏亮,身体强壮,有责任感,办事果断坚决,显然,他已经具有了优秀的品质,是部队这个环境把他锻造成优秀人才的。

在机场候机时,有时你会忽然间觉得眼前一亮,抬头一看,过来一队空姐,拉着杆箱,迈着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咔、咔、咔”地走过来,她们个个美丽大方,气质高雅——一道养眼的风景线!如果你仔细端详每一张脸,不见得都那么漂亮,但整体就是显得好看。这是长期训练,环境熏陶的结果。

有的母亲跟我说,老师让她女儿参加学校的舞蹈队、模特队,她想女儿长大也当不了舞蹈家、名模,还是学习重要。

我说,你就让她参加这些组织,不见得要当名模,经过训练、熏陶之后,你的女儿会更漂亮,气质更好。

让你的儿子参加钢琴班,不见得一定要当成克莱德曼,但他会养成优雅的气质。

你到美国生活十年,就会变成“香蕉人”——虽然外表还是黄皮肤的人,可内心已经西化了。

这就是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你周围人都是有爱心的、愿意帮助人的人,你也会受其影响而善良愿意助人。相反,如果你周围的人贪婪,相互仇视,你也容易心生仇恨。

为什么一个人犯错后,容易再犯?因为他的自我并没有把本我真正地说服,或是自我没有强大到可以完全控制本我,此时,只要环境适合,其本我又暴露出来了。这里,既有自我不够强大的内在原因,也有环境影响的外在原因。也因此,一旦有犯罪行为发生,警察的重点排察对象之一就是有前科的人。

为什么一些抢劫犯、盗窃犯在监狱里表现不错,可出狱后却容易重操旧业,以至于二进“宫”,三进“宫”?主要原因是他们出狱后又回到原来的环境中,接触的是原来的人,接受的又是原来的思想,不知不觉中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所以,出狱后,到一个新的环境,找一个新的工作,他才更容易重新做人,改过自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8048.html

更多阅读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商朝历史很靠谱1 燕子:商人的图腾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夏朝讲完,我接着讲商朝。如果说第一王朝夏朝的历史还是朦朦胧胧、带有很多传说成分的话,商朝的历史就要靠谱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商朝的文字,而且,还读出了其中不少文字的意思。这种文字就是大

炒股心理学比技术重要 《炒股就是炒心理》第四章

系列专题:《炒股就是炒心理》第四章第四章从众投资:“随波逐流”的秘诀第一节股票投资中的从众心理分析“从众”心理是股票投资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认为这只股票会涨,我也就这

声明:《《知己知彼》第四章性相近,习相远(第一节1)》为网友半颗心的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