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至上我们在西方的电影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国外警察在职责与人情相冲突的时候经常表现出两种行为:第一种情况是:如果后果严重,一定要职责为先。嫌疑犯最后举手投降,警察在情感上真想开枪毙了他,但最后还是没有开枪——超我的力量让自我变得足够强大,控制住本我的冲动情绪。第二种情况是:如果没有什么不良后果,也会考虑情感因素。此时,警察会转身,假装没看见。其意思非常明确:“我没看见,不知道,可以不管,如果我看见听见,就得管。”送个人情,但不能违反职责,也就是说,心中还是把规则法律放在重要的位置——人情送出去,法则心中留。这些小小的细节,却反映着大原则、大问题。我们现实中的情景往往是:“行,我决定放你一马,你走吧!”背后的潜台词是:我违反规则怎么了?法律算什么?规定算什么?还不是由我来执行?我就送你这个人情了!——他在内心深处并没有把法律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www.aihuau.com|1虽然结果都是放纵一下,可传递出来的原则却迥然不同。“没看见”是规则至上,不能违背原则,守职责——这是法制;“我做主”是情感至上,违反规则——这是人治。

有一期反映留学生在国外生活的电视节目播出的是在英国留学的王小姐,她在超市打工,记者想拍摄她工作的一些镜头,提前得到经理的批准。可第二天到门口时,保安前来阻止,同意的经理又不在。保安说:“现在联系不上经理,如果经理同意,请你们等经理回来再来拍摄。”记者只得运用攻心战法:“她妈妈三年没见她,只想拍个录像带,让她妈妈看看女儿……”保安被打动了,他扭身走了(假装没看见他们)——拍摄活动顺利完成,旁白说:“谁说英国人死板,也挺灵活的……”法律和规则虽然严肃得有些冷酷,可是,在遵守法律和规则的过程中,也会有温暖的人情味。对于那些非原则性问题,在不会给任何一方造成损失的情况下,送个人情,可以理解,但无论如何,规则还是要重视的,不能被随意践踏。我们所提倡的人性化管理,应该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在管理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果将人文关怀凌驾法律制度之上,那一定是错误的。据说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到中国访问时,中国某县长想邀请他到县里考察,施瓦辛格说:“我这次没有这个安排,我得回去问问纳税人是否同意。”而中国县长却悄悄对手下说:“你跟他说,他的一切费用我们全包。”——当场做主。当然,我想县长不会自己掏腰包请施瓦辛格,而是用财政的钱,纳税人的钱。他忘记了要慎用人民血汗钱的规则。我们民族的文化过于重视人情,而轻视法则。但愿有一天,我们的每一位官员,每一位职员都能在心中把法律规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们社会秩序一定会有更好的改善,我们的社会也一定会更加公正,更加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