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启示录.pdf 《中国怎么办》第四章金融危机启示录(金融创新不能逾越底线)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第四章  金融危机启示录

 自16世纪以来,所有金融危机的背后,都有金融创新的影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们从事金融创新的根源,在于对金融风险的恐惧,或从中牟利的贪婪,而如果创新失去控制,则在引发的危机中,饱受新风险带来的损失。

金融创新不能逾越底线

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要增加未来的现金流,就把它做成证券。如果想经营风险,就把它做成证券。其实,金融创新的本质就是,只要能够透支的,都可以在今天就想办法让它变现。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社科院副所长于祖尧在其文章《贪婪导致危机——从“次贷”危机透视美国经济》中写道: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改革创新热潮,把金融创新、混业经营、开发金融衍生品列为改革的重要任务。金融衍生品成为融资和牟利的重要工具,名目繁多的抵押贷款证券便是其中之一。

|www.aihuau.com|1

金融创新特别是其中的衍生品创新,必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以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原则。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就在于违背了这个原则,突破了这条底线,终于酿成灾难。

从“次贷”膨胀的背景看,注定它是证券市场上的一颗灾星。证券市场是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渠道。发行债券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次贷”膨胀却有特殊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次贷”问世后,在相当长时期并未在抵押贷款市场上占据主体地位。只是到了本世纪初,房地产热引发住宅价格上升,再加上实行低利率政策,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诱使房地产金融机构涌向“次贷”,把它当作尚待开发的金矿,导致“次贷”规模和品种快速膨胀。美“次贷”余额2001年仅为1200亿美元,2006年增加到14000亿美元。“次贷”形成了房地产市场巨额虚拟购买力。

 金融危机启示录.pdf 《中国怎么办》第四章金融危机启示录(金融创新不能逾越底线)
美国花旗集团高级副董事长兼美国花旗银行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威廉8226;罗兹在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道:

伴随金融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投资产品,如信贷违约掉期(CDO),但由于缺乏集中的清算系统,信贷违约掉期产品只在金融机构之间交易,好比产生了一个黑洞,增加了金融风险。

早在2003年,投资大师巴菲特就警告说,金融衍生产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参与其中的当事人和经济体系的定时炸弹”。但是,美国政府对此置之不理。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杨涛在其文章《所有金融危机背后都有金融创新影子》中写道:

 自16世纪以来,所有金融危机的背后,都有金融创新的影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们从事金融创新的根源,在于对金融风险的恐惧,或从中牟利的贪婪,而如果创新失去控制,则在引发的危机中,饱受新风险带来的损失。

 金融创新的路径大致有三条,即金融产品、机构和制度创新。三者共同构成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金融创新是人们为追求新生存模式而不可避免的,由此要防止金融风险向危机的过渡,就必须在这三条路径上设立防火墙。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说道:

  美国金融市场过度自由化的发展模式走到了极端,衍生品过度泛滥,监管长期缺位,直至出现系统性的崩溃。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前主席曾表示,在全球所有金融市场中,东京和纽约的金融市场可能是两个极端。东京市场是全世界最没有创新的证券市场,而纽约市场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场。他说,两个市场迥然不同的原因可能非常小,那就是,在两个市场上对证券的定义有所不同。在东京市场,证券被定义成为“Stock or Bond”——也就是,股票或债券。如果一个金融产品不是股票或者债券,上市之前政府的审批可能长达两年。而纽约是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 “Anything Under the Sun”——太阳底下的任何东西,只要你能想到,“上午一包装,下午就能卖出去”。所以各种金融衍生品和证券化产品在美国非常多,金融机构不停地创造出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复杂产品,通过柜台交易(OTC),不需要论证,也没有监管,只要有对手方买,能够成交就行,当然这些对手方大都也是金融机构。这种模式使得金融产品极大地丰富,但有时候容易走过头了,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金融衍生品过度泛滥。“一旦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时候,危机就来得很快。”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王广谦表示不能一味否定创新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取的。中国金融领域在过去30年里所取得的成就,与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那问题出在哪儿?他在“经济大讲堂”上演讲时说道: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要受理念的支配和规律的约束,还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适应。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二个观点。

从这次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来看,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第一,金融危机的形成与华尔街金融创新过于脱离实体经济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也出现了金融创新“过度”和“方向迷失”的问题。一方面,创新日益脱离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金融机构通过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过度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替代品,导致了实体部门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金融系统内部各种衍生产品的创新使金融业开始出现自我创造需求与供给,形成了金融系统内部的自我循环。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形成与这两个方面的金融创新“过度”有密切的关系。

……5大投资银行的倒闭或转型,是金融业日益脱离实体经济和系统内部自我循环以及缺乏约束和监管的结果。

……华尔街金融创新中的社会责任缺失加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金融机构由于高负债经营使其自身具有内在脆弱性,而金融机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又使这种脆弱性不断加剧。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值已高达681万亿美元,其中半数在美国,另半数主要在欧洲,这就是欧美成为金融危机重灾区的根源所在。

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8226;费尔普斯在法国《星期日报》周刊上表示

金融过度创新和美国债务的不断扩大使美国经济变得很脆弱,也使外国投资者失去了信心,这些因素也是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了当前金融形势的逆转,但原因并非如此简单。金融的过度创新和美国债务的不断扩大使美国的经济变得更加脆弱,也使外国投资者失去了信心,这也是诱发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被发现得很晚,这是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机构风险评估的极限。一些评估机构对于新的、复杂的金融产品没有经验,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8127.html

更多阅读

品《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道德经十三章

作者 / 张维彬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商朝历史很靠谱1 燕子:商人的图腾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夏朝讲完,我接着讲商朝。如果说第一王朝夏朝的历史还是朦朦胧胧、带有很多传说成分的话,商朝的历史就要靠谱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商朝的文字,而且,还读出了其中不少文字的意思。这种文字就是大

转载 有关《案发现场》第四部的想法 案发现场第四部爱奇艺

好期待案四呀!原文地址:有关《案发现场》第四部的想法作者:刑警队长孟凡军有关《案发现场》第四部的想法我呢,《案发现场》系列是一集不差的看完了,可是加一起也就100集(也有可能是102集),我看不过瘾啊!所以说,我要好好想想第四部,想象第四部

声明:《金融危机启示录.pdf 《中国怎么办》第四章金融危机启示录(金融创新不能逾越底线)》为网友至尊狂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