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办》第三章金融危机真相(乐观消费:个人高负债)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乐观消费:个人高负债

美国人舍得花钱,这一点从他们收入高而银行储蓄率低的现象可以看出。美国个人储蓄率一直较低,而且越来越低。1995年的储蓄率约为4%至5%,2005年降至负数,而到2006年12月份已连续第21个月呈负数。储蓄率负增长表明美国人不仅将全部税后收入用来消费,而且还动用了以前的储蓄或是贷款。

美国的消费和投资实质是建立在很高的负债(即高杠杆)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以负债购进的资产未来价格上升预期之上的。据统计,2007年,美国家庭负债占美国GDP的95%以上,企业负债占GDP的70%,金融企业达到100%,政府负债占55%,其整体负债是其GDP的3.2倍左右。

 《中国怎么办》第三章金融危机真相(乐观消费:个人高负债)
美国圣路易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普尔称,美国储蓄率为负值可能主要归因于从国民收入中去除了资本利得。但家庭因股市和房价上涨而感觉更加富裕,并因此大量支出。他称,“家庭行为模式已导致美国全国储蓄率太低。”

与美国消费者大手大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不仅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消费者保持着存钱的习惯,德、法、意等许多欧洲发达国家目前的储蓄率也高达10%以上。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其文章《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中指出:

|www.aihuau.com|1

美国家庭储蓄率变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长期维持在7-10%;二是1997年后,伴随着“双赤字”特别是贸易赤字显著上升,储蓄率显著下降。有观点认为,这是90年代中期后各方对美经济“过度乐观”(Euphoria)所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解体,经济滑入下行轨道;(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欧洲经济也因劳动力市场僵化等结构性问题表现不佳。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具有最优的经济体制,似乎无人能敌,唯一能在增长模式上对其形成挑战的是东亚模式,但1997年后,亚洲经济也受到重挫。近年来,尽管美国经济也遭遇了“98226;11”和高科技泡沫破灭等冲击,但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和恢复能力,致使市场对其“过度乐观”。这种观点显著影响着美国居民的储蓄行为。由于此次危机规模空前,预期这种过度乐观的情绪危机后会出现较大调整。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早就说过,资本升值并不能为新投资提供资金,因为它们的价值只体现在账面上。美国人没有存下足够的钱为退休做打算或进行新投资,迫使美国只能直接或间接的将资产出售给外国人或向他们借钱。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8226;希勒在2005年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就曾说道:

美国国内存在着对贸易赤字的担忧,因为这个赤字现在高过历史上的纪录。但是,布什政府看起来并不对此担忧。这个问题包括两块:贸易赤字和政府财政赤字,同时伴随着低储蓄率。

在我看来,这一切与资产的价格有关。人们看到自己的房屋价格涨得这么快,会简单地认为经济形势不错,因此不会像以前那样产生担忧。如果出现衰退,这一切会完全改变,人们才会担忧赤字问题。

2006年,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道:

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继续攀升,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而美国现在的国民储蓄率正处于历史最低水平,2005年第三季度,国民储蓄率占 GDP的-1.2%。储蓄短缺导致美国出现庞大的贸易逆差,恰巧中国是赤字中占最大比重的贸易顺差国,当笼罩着美国中产劳工阶层的焦虑情绪日渐增长,中国成了替罪羊。

事实上,美国内部已没有能力满足其经济急速发展对资本的需求。美国应该感谢中国,在2005年美元贸易赤字中,美国占有很划算的交易优势——净结余2000多亿美元的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成功地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归根结底,储蓄短缺是造成美国资金和贸易流通不稳定的潜在源头,而这是美国政界有意识选择的一个副产品。联邦预算赤字是过去六年导致国民储蓄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因素,这不是北京而是华盛顿一手造成的。个人负储蓄率在某种程度上是鼓励消费的税务政策所致,这也是华盛顿一手造成的。美国的民选代表是拒绝进行税务改革(比如实施有助于解决个人储蓄不足问题的消费税等)的力量源头。当然,政客们从来不会承认这是他们的问题;相反,他们喜欢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8129.html

更多阅读

《凤于九天29残更不寐》第三章 凤于九天29在线阅读

《凤于九天29 残更不寐》第三章博间王宫。  绮丽辉煌,专门用于招待国际级贵客的清辉殿,正沉浸于一片甯静中。  出于多方面考量,博间太子派来伺候的许多美貌宫女都被不动声色地安置在二门外,例如凤鸣睡房等几个最要紧的宫室,则由西

炒股心理训练 《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三章

系列专题:《炒股就是炒心理》第三章第三章牵一发而动全身——股市的四大从众效应第一节干扰信息的放大器:噪声效应经济学的理性包含以下三个含义:自利原则;效用最大化原则;每一个人的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的自利行为之间的一致性

声明:《《中国怎么办》第三章金融危机真相(乐观消费:个人高负债)》为网友沉睡月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