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方案有关进一步压缩医药商业中间环节利润的描述、“省挂网”招标的全国性启动、社区、“新农合”的集中配送等等趋势,都意味着原来商业性质的医药商业公司必须转型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利差型盈利”模式向“配送费盈利”模式过渡,一些拿不到上述配送权的中小型医药公司就需要重新调整思路,来适应新医药形势的发展。
比如医药商业公司大力扩展原有“总代理”的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因此,找到好的产品做全国总代理,就成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事了。那么怎aihuau.com么才能找到高盈利、独家或专利保护、易中标的长线品种呢?笔者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操作方法。
首先,定位于这类发展方向的医药公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品种筛选和谈判小组,成员组成可以由公司内部市场部或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其重点工作内容是:随时监视“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药品报批、审评状态;定期联系国内大型医药研发公司、医药类大专院校课题组、中科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知名药物研究机构的立项项目、在报品种、转让动态和在研项目的意向买家等等信息。做好这类工作,可以帮助医药总代理公司从源头上掌握未来3-5年的药品上市信息,也为洽谈全国总代提供了大量备选机会,因为真正的好品种的代理权从项目立项就已经开始洽谈或签订了代理合同,文号下来的品种代理只能充当上家总代理的市场补充的角色了,真可谓“战争的胜负其实在战争之前就决定了”。
其次,应积极联络著名的跨国制药公司的总部及其亚太市场业务部等机构,积极洽谈这些跨国公司的一些领先药品的中国总代理权,比如国内90年代的“深圳健安医药”、“先锋医药”、“丽珠医药”等公司都是这种模式起家并发展壮大的,这类模式在国际上也很普遍,比如“永裕医药”、“捷成洋行”、“大昌洋行”等等。
第三,要积极联系洽谈国内的大型制药公司。这几年很多大型制药公司已经报批或在报的品种很多,中小型医药公司可以提前与之签订总代理权。这类典型的制药公司比如有:“恒瑞制药”、“华北制药”、“武汉健民药业”等公司。这种代理模式的典型代表比如有:“深圳朗欧医药”、“江苏柯菲平医药”等公司,这类总代理品种如果是中药类产品,往往竞争力都很强,要么是中药保护品种,要么就是独家品种,招标中占尽了优势。“北京永正医药”总代“武汉健民药业”的“小金胶囊”“便通胶囊”,通过招商来分销全国就属于这类模式。
第四,中小型医药公司还可以积极洽谈国内合资、独资跨国制药企业的二线产品,这类产品往往是国内独家或有专利保护的品种,在定价、招标乃至进医院等各个环节都有独特的优势,而这些品种又属于这些跨国制药企业自建销售队伍顾及不过来的品种,所以,这类产品一旦取得总代权后,一般都是长线品种,由于这类产品都需要做长期的学术推广,总代理商要有足够耐心度过2年左右的投入期,不能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来做这类产品的代理。
具体到这类产品的销售模式其实几乎等同于厂家自建队伍的做法,不论是销售团队的建立,还是专家网络的建立和应用,所有的学术推广的一系列工作都需要由总代商来完成,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比如有“洋浦华氏医药公司”。
对于中小型医药商业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发挥区域业务优势,扩大区域药品总代理业务来弥补因未获得标后配送权造成的盈利下降。定位做好某区域的总代理,如何找到好产品也可以借鉴上述方法,能代理到这类好的品种除了你的资金、人才、分销实力以外,还需要总代公司的高层在广建行业人脉关系上下功夫,由于谈判中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彼此之间是陌生的客户关系,能谈成功代理关系的概率毕竟是有限的。这类区域总代理型的医药公司比如有“成都万隆亿康医药”。
除寻找好的品种做全国总代或区域总代外,医药商业公司还可以积极参与OEM业务,品种项目可以向上述研发机构咨询或直接洽谈新药证书的转让,这种做法既可以保证高利润,又可以确保长期代理关系。
下面谈谈风险防范:上述推荐洽谈成功的品种往往都是新药,因此,代理合同签订之前的市场调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调研做的越细就越有可能规避风险,比如要调研该产品的未来市场大小、竞争情况、卖点接受度、进院难易程度、未来进入各类医保目录的难易程度、推广收益周期、资金的投入、回笼、产出分析、厂家信誉度、厂家的售后服务是否完善,等等。
如果和厂家洽谈的是OEM或与研发机构洽谈的是临床批件,还要评估该品种文号被批准的可能性,因为有些所谓的已经拿到临床批件,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拿到文号,而一些研发公司经常会夸大可以拿到文号的可能性,或偷换概念,急着转让临床批件,这里的风险是很大的,医药商业公司要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