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变频空调核心技术缺失,不过是指变频控制器中的半导体元器件MCU和IPM现阶段主要从美国、日本进口,但这一部件占整机成本不足8%,且国内可以批量生产,只不过稳定性还有待提升
今年,令一些企业颇感郁闷的是,变频空调相继落选“家电下乡”、“高能效空调推广补贴”两大利好政策。随后,一些企业痛击“变频空调并不省电”、“变频空调价格太贵”、“国内企业缺乏变频核心技术”。
一时间,变频空调发展再度陷入口水战的无序与彷徨之中。变频空调到底有哪些核心技术?目前国内企业在变频上又掌握了哪些技术?在节能减排大势下,变频今后又能否成为市场主流趋势?记者注意到,在这一系列疑问的背后,存在一些企业的炒作与误导,又存在一些业内人士的误读,还有一些变频领军企业的不作为,共同造就了当前市场的变频迷局。
变频企业有多少?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内空调业中,变频阵营明显扩大。继在变频领域“潜伏”并坚持了15年之久的海信之后,美的、格力也显示出其在变频领域的技术沉淀和竞争实力,全面投身变频市场。而新科、志高、奥克斯等企业也都在借机推动变频销售。
此外,变频阵营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众多日资企业。除了韩国的三星、LG没有投入外,日本的松下、大金、三菱电机、夏普、日立等企业早在去年就转向变频。而变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日企的天下,掌握着完善的产业链,特别是拥有全套技术。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这些日资品牌就押宝变频空调,主要是对中国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看好以及对变频空调功能的自信。不过,今年以来,金融危机冲击下导致中国政府突然停止了对定频空调能效原定的升级计划。
此前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变频空调推广的企业中,春兰因忙于上市公司复牌工作,在市场上并无太多动作。但长虹在变频上的突然倒戈却令人意外。长虹曾是国内较早从日本引进变频技术的企业之一,当年在以李进博士为首的技术团队推动下,大清快直流变频备受市场关注。日前,李伟掌舵后的长虹空调,为推动其三高效定频产品,将矛头直指变频空调。中国企业报记者在绵阳看到,长虹在终端制作KT广告牌直指变频不省电。
核心技术缺在哪?
记者获悉,变频最核心的就是控制技术,涉及到软件与硬件的匹配。而变频产品最核心的部件是压缩机和控制器两块。目前,国内企业在变频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比较强。从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开发、变频控制算法开发以及整机的制造工艺和系统匹配上,都比较成熟。
一些人士指责国内企业缺乏变频核心技术的说法并不客观。目前,变频压缩机基本国产化,上海海立、广东美芝等都可以大量提供变频压缩机。前者是上海国有企业,后者是美的与东芝的合资公司。而在变频控制器上,国内企业研发和生产均已成熟,并形成产业化优势。像上海新源变频等控制器企业以及美的、海信等整机企业均能自主生产。
不过,记者注意到,变频控制器上的两个部件MCU、IPM,全部要从美国、日本进口。目前,IPM主要由三菱和飞兆等几家企业提供,而MCU则由东芝、NEC、德州仪器TI等企业提供。据了解,MCU属于晶硅元,而IPM则属于功率器件,两者都是变频控制器的组成部件,为半导体材料。
据飞兆半导体客户经理何卫峰介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IPM生产主要掌握在几大巨头手中。从2000年开始,飞兆就向中国市场提供性价比高、兼容性强的SPM模块,目前已占该产品五成以上的份额。
据了解,目前MCU模块售价在1—2美元,而IPM模块售价在10美元以内。何卫峰表示,随着销售规模的放大,IPM售价会有下降空间,目前飞兆已在苏州建厂。此前IPM模块最高时达20美元。另据上海新源变频相关人士透露,这两个部件占整个变频控制器成本的15%—20%,但占整个变频空调的成本不到8%。
何卫峰则表示,这些半导体器件都可以从市场上批量采购,对空调整机企业并不存在技术专利收费或销售垄断等问题。新源变频相关人士则透露,目前这两个部件国内企业也都有生产,不过由于国内企业整体封装工艺还不完善,部件稳定性不高。空调企业还是会选择进口材料用于变频控制器,以保证变频的整机性能。
“实际上,在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水平上的缺失,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大痛处,并不只在空调领域。”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变频未来怎么走?
此前,一些业内人士担心的“国家补贴变频空调,会让日资企业受益,让国内企业充当利润搬运工”的说法丝毫没有依据。目前,尽管众多日资企业都押宝变频,不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日资品牌在变频市场的占比不足三成。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进军变频领域,进一步拉低变频空调的市场售价,外资企业的份额还会持续下滑。今年以来,大金、三菱电机、松下等企业在中国空调市场的销量均出现了大幅下滑。
一位半导体企业员工透露,空调企业在IPM等部件上的缺乏,可以通过资本方式解决。此前,在变频压缩机上,国内企业已通过合资入股的方式基本掌握。其它行业已有资本进入半导体产业的先例,空调企业介入只是时间问题。
记者获悉,变频空调之所以落选两大政策,并非核心技术缺乏,也不是国家担心相关补贴会让外资企业受益。只因为产品标准滞后,无法支持变频空调纳入“家电下乡”招标体系。此前在国务院公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变频空调已于今年初入选。
同时,高能效空调推广补贴政策并非变频空调普及的关键,有空调企业人士透露,目前1级定频空调的生产成本与变频空调相当,两者今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变频的价格优势更突出。
对于变频空调的发展,一些企业不能以狭隘的民族主义观来看待,更不能以偏激的核心技术缺乏论来阻碍。面对一个早在20年前就已经全面市场化竞争的领域,变频空调的发展还应以市场化资源配置和竞争手段来解决。一位空调企业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