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寄望 江南六记之山林寄望



     李渔在《闲情偶寄》之山石卷中开篇就说:“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可以说,园林既是人们对大自然描摹的缩影,又是古代知识分子审美心境的寄托。

  在宗教记述里,众神都住在理想的山林之中:基督教有“伊甸园”,奇花异果,缤纷绚烂,充满着幸福的喜悦和永恒的欢乐;佛教中有“须弥山”,四大部洲,八功德水,轮转三千大千世界;原始道教的西王母,住在“玉山之山”,左带瑶池,右环翠水,亭台宫阙,光碧琳琅,还有三千年一遇的蟠桃盛宴。由此视之——即便是诸神也要寄情于诗意化的园林。人类从山林走出,但从未摆脱对自然的向往,通过园林的精雕细作,在精神上去寻找山林的慰藉。园林其实是人们对山林池泽的寄望,总体上表达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理想。

  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融合传统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源于自然、天地谐和的哲学思想。依次而产生的内观与外观、藏与露、曲与直、疏与密、虚与实、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并形成独特之“移步换景,步移景异”的审美形式。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现代景观的发展。

  传统园林大抵分为三大类:皇家园林华贵绚丽,寺观园林清穆祥和,而私家园林则雍雅多方。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自唐开始,吴越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尤为迅猛,为园林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直到宋代皇室南渡,江南园林不断地演进,乃至成为全国之冠。尤其到了明清时期,更多的江南文人如沈周、文征明等,参与到了造园运动之中,成就了许多文人园林,逐渐形成了“北有皇家园林,南有江南园林”的文化互映现象。

  现在留存完好的苏州拙政园、虎丘、狮子林,上海的豫园,湖州南浔古镇的张家花园等,依稀可以看到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江南园林极致时期之盛况。本人以游苏州拙政园为例,希望能够略窥江南园林之秀美。拙政园乃名列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中式园林之优秀代表。刚一到门口,看到的便是满眼的秀丽景致,只见古木繁茂,秀石玲珑,幽兰勃发,亭榭掩映,一种难以言表的澹然和优雅意境依次陈前。从“通幽”“入胜”两个腰门进入,徐行入园中,处处意匠,步步景异,池泽、楼台、回廊、竹木、山石,像一幅水墨画长卷,又似一首延绵的古琴名曲,把诗一般的意境透过一花一叶、一砖一石真实地呈现在眼前。

  本人以自身之孔见,把拙政园的特色归纳为四个方面:

  文:园林处处离不开楹联书法,而书法则尽现诗词文赋之美,有非常重要的点景作用,如是说来,每一片景色都是诗词的延展;

  灵:江南的气候宜人,植草丰茂,拙政园内田园风采与文人雅士所喜好的的梅、兰、竹、菊相互映衬,成为甚是灵动的别样风格;

 新年寄望 江南六记之山林寄望
  雅:从徽派借鉴而来的园林建筑,特色鲜明,格调优雅,虽也是黑白色调,但窗棂、檐头、石雕、木雕有着极致的精雅和细腻;

  秀:以缀云峰为代表的园林石——太湖石,在拙政园随处可见,是本园的一大秀色。

  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源自于诗”,似有东、西方文化相合之意。江南园林虽然有千种姿采,万般风情,但它们都只不过是江南文化人胸中描绘自然诗境的物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851.html

更多阅读

《浮生六记》随笔:事如春梦了无痕

一、天生一个沈三白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读到沈三白著的《浮生六记》。这世间的奇文粗粗一读便再也放不下了。想象着那个号称康乾盛世的年代,在江南的苏州城有这样一位性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17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15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17:李广难封 [画外音]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四十四年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像卫青、霍去病,他们可以说是绝代双骄,他们的战功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但同时还有一个人,打了一辈子仗却终其一生

声明:《新年寄望 江南六记之山林寄望》为网友七里甜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