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企业外部环境:这个冬天有多长》
曹远征:这两点产生了全球化的红利。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五年中,也就是从2003年到2007年这五年中,全球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过去3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了一个百分点,而亚洲国家也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快了一个百分点。同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以低成本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板块。一方面,低成本的制造业降低了全球物价,拉低了通货膨胀,使全球出现了所谓的"高增长无通胀"或者"低通胀"的经济增长形势,为全球化作出了贡献。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也分享了全球化的好处,比如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同时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这也是分享了全球化的红利。第二个板块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它们以金融服务业的优势深入到全球化过程中。一方面改善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全球化的好处,例如这次次贷危机,就是全世界人帮着美国人买房子。
第三个板块是资源出口国家,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石油输出国等资源出口国家。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出口经济的发展,对资源需求越来越高,导致这些资源出口国的出口量大增,它们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因此,这些国家在以自然资源支持全球化的同时也分享了全球化的好处。比如俄罗斯这几年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出口石油,2008年石油价格暴跌后,俄罗斯的GDP一下就从前几年的6%~7%的增长速度跌到2%。这三个板块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循环:对于亚洲制造业国家来说,西方国家是它们的出口目的地,而西方国家的消费直接决定了亚洲国家出口量的大小;西方国家的消费又取决于它们的负债程度和负债能力。在过去十年中,美国家庭负债比率在不断提高,就拿房贷一项来讲,它已经占到GDP的70%左右。由于这种负债提高了家庭消费能力,因此也为亚洲国家的产品提供了新的市场。这个循环的核心是低成本,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亚洲国家制造业的低成本拉低了全球物价;另一方面是亚洲国家和资源输出国的出口形成了巨额顺差,然后这些货币流回发达国家,形成了低利率,降低了这些国家居民负债的成本。李兰:但是这个低成本也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这些年来亚洲国家人工成本上升、全球性能源价格暴涨,使得低成本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