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全球帝国的阵痛:大转型时代》
现在,让我们稍稍打量一下最低收入群体,也就是那些靠不足1,000美元的年收入生活的10.6%(大约)的家庭,还有个人。他们是谁呢? 首先,他们包括一些刚好碰上坏年头的农民和个体商人--不得不亏本卖掉他们的作物或商品。但其中有些人(或者说大多数人)有足够的存款让他们随波逐流。(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把他们折腾到穷困潦倒的地步。)他们包括很多乡下的穷人:工作糟糕、地力耗尽的人,佃户,谷租佃农。(其中很多人--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或许能够种植足够的粮食供自己吃,这样一来就可以靠少得可怜的一点收入设法维持下去。)另一个群体--并不那么大--包括那些靠他们微不足道的一点积蓄或收入来维持生活的老人,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有家人,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他们独自照料自己,有的人有老年救济,有的人没有。(罗伯特·L.海尔布伦纳在1950年6月《哈珀斯》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美国贫困的文章中说,在1948年,四分之一的家庭靠上了年纪的人养活,三分之二上了年纪的单身男女不得不靠每周不到20美元的收入生活。)最低收入群体中的另外一些人是破裂家庭的受害者--比方说,那些离婚或被遗弃而又不能完全养活自己的女人。有些人是残疾人--身体残废、精神疾患。(据海尔布伦纳说,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会得到社区的保护,只要他们活着。")有些人多半是长期的废物,是百无一用的社会弃儿,很少人被雇佣,即使受雇也干不长。我们还应该补充一句:在乡下穷人、束手无策的老人以及诸如此类的人当中,黑人的数量大得不成比例。 走近次低收入贫困阶层--即家庭或个人年收入在1,000至2,000美元之间的群体--我们发现更多遭遇困境的商人,更多边缘农民,更多老人,更多离婚或被遗弃的妻子,更多残疾人,更多再三被解雇的边缘劳动者,以及还有更多其他群体的成员:即使在这段富足时期,这些人的工资也低到了让他们一直在贫困中不断挣扎的程度。在这些群体的大多数人当中,黑人再一次占到了过分大的比例。 关于这两个群体的构成(他们组成了全体国民当中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最令人吃惊的事情大概是:这些人--除了黑人部分外,他们的境况我们已经在第12章中讨论过--并不是"完整的主体"。他们不是无产阶级。他们是一大批处于困境的人,所遇到的困难(经济困难和其他困难)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分布非常广泛。
![第12节:全美标准(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23412656587.jpeg)
他们包罗甚众,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的生活过得如此整洁而自重,以至于你根本想不到他们有时候竟然会饿肚子),腰板挺直的农民(他们今年的庄稼被暴风雨所摧毁),到伸手讨钱购买下一杯酒的流浪汉,以及没本事找工作的低能儿。我们用来帮助这些无能者和受苦者的工具,远远谈不上理想--老天爷知道--但它们远比20世纪初的时候要充分得多。说到民众的苦难,规模也不像那个时候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