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人更多,寿更长(2)

 第8节:人更多,寿更长(2)


系列专题:《全球帝国的阵痛:大转型时代》

  无论如何,在经过一次长期下降之后,出生率在1930年代一直徘徊在17‰或18‰左右,然后增长到了1942年的20.9‰和1943年的21.5‰;接下来下降到了1944年的20.2‰和1945年的19.6‰(此时,有成千上万潜在的父亲身在欧洲,在太平洋诸岛上,或者在茫茫大海上);再接下来,又突然增长到了1946年的23.3‰和1947年的25.8‰--这之后,又下降到了1948年的24.2‰、1949年的24.1‰和1950年的23.5‰。

  毫无疑问,这里有一种对战争的混乱和杀戮的非常有趣的反应。它出现在这样一个时期,当时,那些更能说会道的知识分子似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生命的危险,个人在未知命运掌控中的无助,以及对人类努力价值的坚定信念的普遍下降,正把人类逼向绝望。出生率的变化,似乎让人们有理由怀疑,人们是否对未来不抱更乐观的态度。即使是在美国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当中(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因为不愿意生儿育女而受到指责),生育率的趋势也是向上的;167所大学男女毕业生的记录表明,到1951年,1941届的毕业生所生的孩子,比1936届毕业生在10年之后所生的孩子更多。

  家庭制度是否在美国获得了新生呢?这个想法,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古怪的,因为他们那些注意到了下面这个事实:尽管结婚率--大萧条期间一直低落--在战争期间和战后一直增长,直至1946年的最高点,但离婚率也是如此。不过,那时候的很多离婚,部分原因无疑要归因于悠闲时期对战时仓促结合的后悔。如果下面这个说法是对的话(正如一位愤世嫉俗者所说的那样):亲近和机会是大多数婚姻的主要原因,那么,缺少亲近和机会太多就是很多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了。即便是在1940年代余下的那些年里,离婚率依然比战前那些年要高--比方说,1949年的离婚率是2.6‰,相比之下,1946年高达4.3‰,而1940年只有2‰,1930年是1.6‰,1920年是1.6‰,1910年是0.9‰,1900年是0.7‰--这或许证明了"婚姻应该持久"这一信念的不断衰微,但毫无疑问,结婚是可欲的。

  这些数字似乎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对于结婚和生儿育女,1940年代的大多数美国年轻人并没有像前几十年很多聪明的年轻人所抱有的那样愤世嫉俗的(或者说是幻灭的)保留态度。他们并不想无限度地延长单身冒险的快乐。他们并不把婚姻视为中产阶级的权宜之计,为的是把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强加给自由精神。尽管有很多先兆,预示着文明的崩溃即将到来,但他们并不过度惊慌地看待势必面对这场崩溃的人类总数的增加。不,他们想要结婚并生儿育女,想要生活在一幢农场主式的房屋里,有洗碗机供夫妻俩共同使用,有电视机摆放在家里壁炉旁供他们娱乐。他们历尽沧桑,并认定"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9077.html

更多阅读

第六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六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理,逍遥客栈,肖遥正在安安静静的看书,这本《以交易为生》中对“交易”的描述非常贴切:交易者十分自由,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可以对日常事务充耳不闻,可以不理任何人。这就是成功

第8节:20几岁,不要再懒惰(8)

系列专题:《80后警言:20几岁,不要再懒惰》  举例来说,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缺点是“不够细心”,当我们试着换个角度来思考时,不够细心相对意味着“从大处着手”,因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将它转化成自己优点的一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第9节:人无所谓好坏,思想使然(1)

系列专题:《关系决定命运:不抱怨的世界2》  人无所谓好坏,思想使然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为期数天的大型研讨会。在我发言时,有一位女士一会向我提问,一会又针对我的演讲指手画脚。要知道,我只有六分钟的时间,这样一来,根本不能把准备的东

第9节:付出越多,回报越多(2)

系列专题:《决定命运的职场绝学:忠诚胜于能力》  《成功学》中有一个伟大的定律,叫付出定律。它告诉我们,只要你有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如果你觉得回报不够,那就表示付出不够;你想要得到更多,就必须付出更多。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真实

第8节:付出越多,回报越多(1)

系列专题:《决定命运的职场绝学:忠诚胜于能力》  付出越多,回报越多   我们都知道,农人在收获谷物之前,必将付出辛勤的劳动;教师要想换来桃李满天下,换来世人对他的尊重,就必须要在讲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一名交警要获得人民的称颂

声明:《第8节:人更多,寿更长(2)》为网友影子淺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