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徐小平帮你设计成功人生:仙人指路》
据说,中国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属于世界最低行列。我不知道此话是真是假,但我想做并且能做的是:通过我的鼓励和呼吁,鼓励有能力留学的人们留学,我知道这种留学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中国年轻人对优质教育的饥渴,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留学人员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一两个北大清华的招生人数,就等于为中华民族再造了两座北大清华! 时候到了,我愿大张旗鼓地提出:通过鼓励并指导更多学子出国留学,"为中华民族再造两座北大清华"。 为了中华的腾飞,让世界各国高校,更多为我们作一些人才代培的贡献! →3.0孩子需要教育,家长也需提升 前些时,我酷爱的《中国青年报》教育版主编堵力女士对我进行了一次采访。告诉我许多家长投信给她,诉说家教中和子女解不开的死结,问我有什么说法? 我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冲突,很多都是父母的问题。孩子固然需要教育,但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也需要改进提升,需要反思。"无数家长反映的子女的问题,其实是家长本身长期(对子女)实施精神暴力、人格虐待、心理专制造成的。" 在堵力就这个问题采访我之后几周内,我在网上不断看到许多发生在家庭和学校里青年人的悲剧:大学生自杀、杀人、父亲杀子,以及最近广东一位复读生弑杀亲生父亲的事件。这些事件如此可怕、如此惊人,我只有震惊和悲伤。我知道,任何匆匆解读这些悲剧的尝试,都无法接触悲剧的本质。但这些悲剧加强了我向堵力发表的观点:家长同志们,为了你和子女的幸福,是严峻反思一下你自己对孩子教育方式是否正确的时候啦! 白毛女中有一句话:"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套用这句话,我想拷问大家:为什么有的孩子是天使,为什么有的孩子是魔鬼?"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性本善的孩子们长大了却善恶不同? 人是其所受教育的产物。孩子的教育来源无非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父母对子女心理、性格、人格、习惯的形成,作用也许会超过学校和社会教育。作为对下一代影响最最重要的角色,为人父母的你一定一定要有一种意识:你对子女的教育,本身是野蛮的吗?你自身需要教育吗?

我的答案往往是这样的。 我在和堵力的采访中,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我的小儿子想当厨师,我从抵触到鼓励、引导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不在于我是否真会支持儿子做厨师,而在于作为教育家的老爸我,看到了儿子天性中流露的爱好,加以支持和引导的理性过程。我写过一篇博文:"我的儿子想当厨师",我的博友们基本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