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金融资本的内幕:揭秘高盛》
第六章 布局中国 从20世纪90年初开始,高盛就将中国视为最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之一。1994年在北京与上海设立代表处。此后,高盛迅速成为中国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银行,为中国政府与中国最主要的公司提供全面性金融服务。高盛在中国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

第一节 帮助出售国有企业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英两国,一直将私有产权与自由市场视为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现过全球性的私有化与经济自由化潮流。 2007~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有化与强化监管的潮流席卷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美国媒体说,这让美英一直鼓吹的私有化以及所谓"华盛顿共识"成了笑料。 一、中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化 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经济改革过程就某种意义上说是经济走向自由化的过程,而最近数年出现的大规模国有企业的改制上市,本质上也就是通过允许私人持有国有企业股份的方式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化。 1994年,在全球以协助各国政府进行私有化出名的高盛来到中国。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国有企业通过高盛在海外市场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而进行的股份化资产总额超过通过任何其他国际投资银行发行股票而私有化的资产总额。中国公司在海外进行的重大股份化中,几乎都是在高盛的帮助下进行的。 二、BP、巴菲特的暴利与中国股民的被套牢 为什么英国石油公司、巴菲特们在中石油的投资中能获得暴利,而中国国内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中石油的股票拖累至今? 在高盛帮助下,中国进行的最重要股份化项目之一是将中国石油业股份化。根据高盛提出的建议,中国政府于1998年对涉及高达8500亿元的石油业资产进行重组,创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高盛派来的工作人员--据中国媒体报道,很多是资历尚浅、没有多少经验的新人--的帮助下,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00年以5.78亿美元买入的中石油股票在2004年1月通过高盛卖出时,已经上涨到了16.5亿美元,而"股神"沃伦o巴菲特以4.88亿美元买入的13.35%的中石油股票到2007年底增长到了价值35亿美元。中石油凭什么吸引巴菲特的眼球?道理很浅显:中国石油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被中国政府当做国家与政府形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经营的行业,而中石油则成为了巨型国营企业航母,购买中石油股票自然享受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与政策带来的超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