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中国21世纪的希望,也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梦的载体。”8月31日,在西北大学举行的“中小企业发展解困论坛”上,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白永秀教授提出,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积累财富、推动民主,还能推动社会发展,培育文化。但由于社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和关注度不够,民营经济环境差,再加上民营企业自身在管理、人才、品牌、资金上的制约,使中小企业面临困境。 企业家们该如何把脉宏观经济走势,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呢?来自西北大学、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陕西各地的企业家、银行家齐聚本次论坛,共同探讨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面临困难 “认知困难、制度约束、品牌问题、人才问题、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西北政法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刘光岭认为,所有制歧视、知识匮乏、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融资困难,而品牌问题,实质是质量、技术、服务和诚信的问题。 “不要抱怨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合适,企业重使用轻培养的用人方法也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谈及人才短缺、招聘难的问题时,刘光岭说。 “当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首先考公务员,其次到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有级别,大学生觉得脸上有光。”陕西南梁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耀表示,人才的短缺对民营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时代、形势、政策赋予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也不容忽视。例如,2013年财政部制定《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专门用于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协作配套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金。 如何解困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局? 投融资专家、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武列出了一组数据:中小企业中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多从事制造业,数量占比高达80%,市值最大的比亚迪规模已超过800亿元,歌尔声学和苏宁云商市值也已超过500亿元。 因此,刘建武认为,中小企业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在创业版上市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还是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中国银行西安东关支行行长杨东强从银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鉴于融资脱媒发展,银行更倾向于向中小企业这一‘蓝海’领域提供服务。” 同时,他还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解读产业政策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规范财务系统,主动与银行沟通等方法解决自身融资难的问题。 多方求解 投融资专家、陕西健和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大勇则是通过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提出了破解中小企业管理难的途径。 “对于企业来说,行业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然后,在选对行业的前提下,要尽快考虑扩大企业规模。同时在商业模式上要做到创新有度、发展有度。此外,企业管理的粗与细,企业与政府关系的远与近也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曹大勇认为。 “我主张做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做一个跟随者,可以总结错误,避免成本浪费。”曹大勇说。 关于企业的管理经验,陕西智科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原则,“我的企业口号是‘微笑、赞美、包容。’”李林说,人人平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都贯彻到了自己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经过与德国人的‘联姻’,现在汉港化工的自动化、数据化管理水平很高。从原料库存到财务管理虽然都是无形的,但是非常有效率。”西安汉港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智广也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提倡企业采取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效率,还介绍了品牌效应带来的“先付款后发货”的产品销售模式。
![2o16企业军转解困文件 中小企业解困探索](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520095125705.jpeg)
“我们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怎么做的呢?就是做品牌,我们的销售,可以做到先收款,再发货。我现在体会到了:什么是优秀的企业,什么是漂亮的财务数据,什么是先进的管理。”蒋智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