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了不少有关创业的文章,尤其是自己所倡导的低成本创业的理念更是引来了社会的共鸣,在当今金融危机面前,我想着重谈些现金流问题。自从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成立以来,我们经常接触天南海北的众多企业,从中发现了一个共性的现象,这里面很多企业都营养不良、弱不禁风,当然原因有多种多样,但说到底,企业经营中的现金流出现问题,绝不能忽视。记得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曾把现金流比作血液。为此,他在企业中制订了一条“铁律”:停止一切多元化扩张,把全部精力回归到啤酒主业上来;警惕账面收益,严控现金流,为此还积极采取措施,通过防治贫血、设法输血、积极造血、主动止血等方式来保持健康的现金流,让企业在“血脉畅通”的环境中稳健发展。这其中,防止“贫血”旨在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设法“输血”则是探索研究低成本融资方式。积极“造血”旨在强化营销、开拓市场。主动“止血”则是强化内控监督,防范风险。有一段时间来,作为企业领导人,各项事情千头万绪,但他只盯一件事:现金、账面盈利额度是多少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收回多少现金。现金流的健康和安全与否其实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前段时间,我作为主讲嘉宾在北京出席了由中国国际健康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金融危机下的健康产业可持续增长”高峰论坛,并作为主讲嘉宾在主题演讲中也针对成长型的一些中小企业现金流问题谈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一些老板听后也深受启发,说起现金流的管理,每个企业状况不一样,条件也各有不同,这里就不妨把青岛啤酒的做法告诉大家,以资借鉴。|www.aihuau.com|众所周知,现在全球金融危机“倒逼”国内啤酒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对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节能降耗上做好“加减法”,以实现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其中,“减法”即剥离低附加值产品,降低消耗、生产和销售成本;“加法”即加快企业的管理、技术和产品创新,用创新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国内啤酒企业应对危机所做的“加减法”,也正与近期国家出台的轻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想契合。《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技术进步,同时,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对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来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更容易感冒发烧,抵抗力弱,因此急需加强现金流的营养,保证拥有良好的体质,才有可能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