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2)



与青春无关的还有徐冠巨。因为患上一种血液病中难以治疗的重病——溶血性贫血,他被医生断定“休养得好大概可以活10年”。为救治徐冠巨,徐家两个月负债近三万元,这对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笔天文数字。事实上,徐家在当地也曾短暂的显赫过。由于较早栽培和种植苗木,在80年代初徐家成为“万元户”,花7万元盖3层楼房是,每层6间。这在萧山农村,算得上是“豪宅”。但就徐冠巨患病同年,供应过剩引发苗木价格暴跌,苗圃倒闭,断绝了徐家主要的经济来源。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2)
为还债,徐冠巨和其父徐传化背水一战,搞家庭手工作坊,作坊名取自徐传化的“传化”。俩人凑齐2000元,听从朋友建议做液体皂,因为“不需要太多资金”。一口水缸、一个从生产队借来的铁锅成为创业的全部设备;朴素的想法、简单的决策构成传奇的全部要素。父子俩晚上生产,白天骑着自行车到各村各户叫卖,再把收回的钱购原料生产。如此循环往复。

不可否认,疾病几乎将徐家逼入绝境。但自称“死过一次,所以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的徐家父子幸运的抓住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短缺。他们进入的液体皂市场,根本没有太大的竞争与对手。生意自然越做越好。一桶液体皂成本8元,售价14元,走家串户一天能卖接近20桶。到第二年,通过和萧山600多个供销社网点达成合作,液体皂销年利润有3万元之多,还清欠债,还有剩余。至此,徐家逐渐走出困境,重病青年徐冠巨乐观起来,病竟然慢慢不治而愈。

传化的技术活主要依靠外聘的“星期日工程师”。每次在液体皂工序快完成时,工程师会拿出一包粉末倒入配料中,液体皂变得黏稠。如不加粉末,液体皂又清又稀,无法出售。出于商业机密,工程师一直拒绝告诉徐冠巨粉末是什么东西。受制于人的他四处寻觅答案,一个同行恰当时机地提出4000元出售秘密。讨价还价,徐家以仅有的2000元现金达成交易。同行告诉徐冠巨,这个高深莫测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普通的食盐。

“2000元买一勺盐”成为徐家引起的一个笑话。从此买到教训的徐冠巨着力引入人才,建立实验室。同时徐冠巨的哥哥辞职回家负责财务,脱身的他通过自学化工,成为企业的第一个“工程师”。通过一千多次实验,徐冠巨发明“901特效去油灵”,打破国内去污能力强的印染洗涤助剂完全由外企占据的市场格局。6400元一吨的价格,也使第一笔订单就达到10万吨,“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至今为止的18年内,还没有能明显超越“901”的同类产品。

|www.aihuau.com|

重症青年自学成的化工大王: 徐冠巨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演唱会上,还有一个小青年求伯君,与他一起的是深圳大学的一名女实习生。

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求伯君进了河北徐水县石油部物探局仪器厂。这一年,一名从深圳大学来仪器厂实习的女生引起了求伯君的注意。但年轻腼腆的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表达爱慕之情。

女孩实习后回到了深圳。心有不甘的求伯君只身一人坐火车去深圳找女孩表白。在深圳的一个多星期里,爱情没有任何进展,但求伯君却被这座城市深深的吸引,“我突然发现深圳的世界真漂亮,什么都新鲜。我喜欢这城市的节奏”。

与徐水这个封闭的县城相比,城市巨大差距带来心灵的冲击,一次有意的远行和无意的震撼,让求伯君决心辞去工作,“单位不让辞职,我不管那么多了。为了尽快出去,户口、档案都不要,先出去再说。”揣着自己编写的软件盘,求伯君离开了徐水,并且再也没有回头。不过,他的目的地却不是深圳,而是选择了北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0190.html

更多阅读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9)

时代真的变了,整个国家都在巴望着能有更多的突破。这一年,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八六三计划”,直接推动了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风云骤起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8)

改革的力量确实强大。新的潮流,新的风尚,从沿海吹到内地,接着席卷西部。一天当中,小老板刘汉元最轻松的时刻,就是骑着永久自行车来回于饲料厂和住所之间。这年3月,他用养鱼积累起的全部资金,在老家永寿这座古老小镇上圈出八分地,建起了西南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7)

未来的商业史研究者回看中国历程,也就是在1986年,许多在后来企业家名册上可圈可点的人物,十之八九都能在这年找到属于他们的转折与痕迹。或许,这些痕迹与经济无关。但无可否认,从他们转折点上,延伸出了长长的经济线条。与选择创业的梁稳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6)

在国有企业沈阳防爆器材厂破产的同时,很多人忽略了该年有70万家民营企业倒闭,10万多家处于并、转状态。然而,死亡意味着诞生。当石永阶因为企业破产而不敢出门,诸多企业被大浪淘沙淘掉时,有1500万家民企勃兴。这些企业怀着一种破釜沉舟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5)

企业生命同样印证着盛衰交错的生存法则。每一天,经济新芽冒出,也有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夭折,日薄西山的老枝枯萎。年中,中国青年报记者郑鸣拍摄了一幅叫《倒闭后的滋味》的照片,引起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照片上的人物石永阶随之一夜成名

声明:《《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2)》为网友云底下的星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