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全球应对金融危机——(4)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4)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这场金融危机百年一遇,是自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当全世界2007年正在努力抗击通货膨胀的时候,却没想到2008年通货紧缩、金融危机悄然来临了。那么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重心从实业转向了金融。大资本家发现,由于生产过剩(其实并非真正过剩,大半是穷人买不起),在实业部分扩大再生产已无厚利可图,于是就把大笔的资金转向金融市场,企图赚大钱,赚快钱。于是,期货、期权、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基金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创新产品登场了,并且资本家们不满足于在本国“玩”,还一个劲地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以方便他们巧取豪夺,非洲、拉美、日本、越南等都被他们染指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是他们的杰作。

1990年,美国广义金融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制造业。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每年的财富有一半以上是“钱生钱”生出来的,另外不到一半才是通过生产产品创造的。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值曾高达300万亿美元,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倍。这就像一个小孩吹出了一个比自己大23倍的肥皂泡,肥皂泡在阳光下是美丽的,可惜,它总是要破的。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全球应对金融危机——(4)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近十多年来,美国经济过分地虚拟化,特别是各种金融衍生品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泡沫越吹越大,越吹越远,终究逃脱不了破灭的命运。众所周知,资产的过度证券化会带来严重恶果。近十几年来,美国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可以说是令人目不暇接,比如房屋,属于不动产,流动性很差,但是房屋贷款被证券化以后,其属性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属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而美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策略,硬是把庙变成了一张纸片,一种有价的证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换,相当于和尚能跑庙也能跑了,而且庙的价格越炒越高,同时也产生了注入不动产抵押贷款担保证券、资产担保证券ADS和担保债券凭证CDO等数不清的金融衍生产品。与此同时,信贷评级的造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澜,其实只有优质信用评价才可以转借,而伪造信用评级的情况严重亵渎了信用。信用、信心、信贷这三信是金融市场的灵魂,如今灵魂都丢了,金融市场当然是要出问题的。

第二,苏联的解体。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结束了。这场巨变有其深刻的背景,其中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同时也有西方向苏联金融渗透的原因。

|www.aihuau.com|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政治格局取决于谁掌握经济。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大搞金融衍生品之后,他们不局限于本国玩,而是向全世界去渗透,当然就包括苏联。结果通过金融衍生产品的渗透掌握了这个国家一定的经济命脉,然后再通过金融杠杆去扶持亲西方的政权(这是西方国家的套路),结果戈尔巴乔夫下岗了,叶利钦上台了。事实上,这种结局某种程度上出乎西方国家的预料,他们没有想到,通过多年的军事手段、搞了多少年的冷战和对抗没有解决的问题,竟然通过金融手段解决了,这让西方国家就象吃了一剂兴奋药一样,开心不已。但这还不是问题的所在,关键在于这样的“成功”给西方国家带来了一种强化和暗示,那就是金融手段是万能的,它能够解决许多问题,这种思维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国家大搞金融衍生品交易,鼓吹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可以说,苏联的解体使西方国家开始了在兴奋的思维下开着金融大巴去环球旅行,人们常说,乐极生悲,当这样的大巴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下被驱使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第三,金融资本的单独全球化。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目前普遍认同的经济全球化论点,当我们细细分析后就会发现目前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化,而只是一种部分全球化。我们知道,经济活动中有几个重要的因素:金融、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市场等。在现在所谓的全球化中,劳动力并没有全球化,资源的全球化只是局部的,技术也没有全球化,产品的全球化也只在消费,而不在生产和所有权,市场更没有全球化。也就是说,上述的几个重要因素,大都因为种种人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但金融的全球化程度要比它们都高得多。

上个世纪下半叶,一大批欠发达国家采纳了西方发达国家自由经济的政策,结果基本上都被“戴着和善面具”的全球化金融资本洗劫一空,非洲如此,南美亦如此;上个世纪80-90年代,全球化金融资本发力于日本,签定广场协议,要求日元自由升值,结果搞垮了日本,日本至今还在恢复的痛苦中,所以日本有个说法,说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丢失了的十年,受伤程度由此可见;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球化的金融资本又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大肆洗劫了新兴发展的几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金融资本2008年在越南大捞了一把;这两年石油价格的暴涨、暴跌,也是全球化金融资本的杰作。所以有人说,全球化金融资本现在正在进行跨世纪的文明式的抢劫,是典型的流氓行为。

全球化金融资本这种文明式的抢劫的实质就是,向各国鼓吹自由经济的好处和美好前景,唆使各国接受自由经济的政策,实在不行还采取恐吓和棒喝的手段迫使就范,然后辅以国际金融资本的巨大实力,在他们制定的金融制度上,玩弄一下数字游戏,不需要进行实际的生产,就轻而易举地就洗劫了一个国家几十年的经济成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金融资本这种卑劣的手段玩得多了,屡屡成功,又没有受到必要的惩罚(因为规则是他们定的),使得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金融手段的冒险性也越来越大。这为2008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但是,全球化金融资本在两个重要地方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中国。苏联垮台之后,西方国家就更加肆无忌惮地在俄罗斯搞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但经过几年的金融自由化后,俄罗斯发现西方的许诺很多都是空的,给俄罗斯一开始描绘出来国家和经济的美好情景也只是海市蜃楼般的幻象,国家和经济并没有预期的发展,俄罗斯知道自己被欺骗了,所以当普京上台之后,采取了符合自身的经济政策,正当全球化金融资本即将在俄罗斯大获成功的时候,普京的铁腕政策使得他们折戟沉沙,令西方金融资本对普京怀恨在心。在中国,全球化金融资本正处于进退维谷的微妙状态,中国没有像俄罗斯那样严厉整治,也没有像日本那样举手投降,以自我为主、韬光养晦的中庸文化在其中若隐若现。

与此同时,原先全球化金融资本大有斩获的南美地区,开始抱团反抗。即使是欧洲,也开始与美国的金融资本发生冲突。而在中东,受全球化金融资本之苦,石油生产国对于全球化金融资本的抵触已经越来越明显。可以说,很多国家都对国际金融资本产生了高度的警惕,全球化金融资本获得暴利的预期大大下降。

第四,“911”事件之后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长期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引发这场危机的原因之一,并且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1世纪初期空前。而我们知道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01年网络股泡沫破灭期间,美国的经济是稳定增长的。

二战后,美国成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霸主,美元的国际地位也随着强大的黄金储备而扶摇直上。于是才有了1944年的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作为国际支付的主要货币有义务维持其汇率的稳定。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元经历了数次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宣告终结,美元与黄金脱钩,浮动汇率制度、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成为新的“牙买加体系”的核心。遗憾的是,新的“牙买加体系”并没有解决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由于美元仍然处于中心地位,更要命的是其与黄金脱钩,意味着美国印制钞票的数量和速度可以不受限制。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按理说,当时美国经济本应该面临一次萧条。可就在这时,“911”事件发生了,当苏联解体后,美国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对它的最大威胁消失了,它是这个世界的老大了,这种老大思维使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的主宰,是绝对安全的。从89年到“911”期间,美国人是这么乐观地认为的。但一场“911”事件,打碎了美国人的这种念头,他们终于明白,世界上的老大竟然也这么的不安全。而且在此时,美国经济又遇到了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可谓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振兴经济,也为了让自己更安全,美国一方面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美国提高了国防开支,相应的货币政策也跟上了打开印钞机,美元开始哗哗地流出。正如美国总统就职时常说一句话,上帝保佑美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与此同时,美政府为了避免经济衰退,为实现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连续27次降息,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贷款增多,投资增多,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各种杠杆化的交易,从而弥补了股票泡沫破灭带来的损失,财富增加了,进而消费增加(美国最终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占72%左右,远高于世界平均值)——这就是美国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没有衰退的主要原因。

在网络股的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了解决美国储蓄量不足(从未超过10%)的问题,为了维持美国经济运转,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大量发行美元,通过不断降低利率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希望以此刺激经济。然而,这些低成本的货币并没有流入实体企业,而是流入了地产、金融衍生品和世界各地。美国用这种方法来投资,维持很高的生活水平,但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美元发行过度导致美元贬值,贬值的损失由所有持有美元的国家来承担,然后再来做强美元,损失就实现了转嫁。可以说,美国主导了世界规则,总是考虑自己受益,这种单边主义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警惕。美国的有识之士认为,美国作为老大就应该有老大的风范,它的利益的最大化应该是在其他国家或经济体利益的最大化中实现,美国的这种做法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世界。其实货币的供应必须与实体经济的需要相适应,如果货币过度发行就会造成资产价格膨胀、CPI高企等问题,而最终的后果就是泡沫破灭。

我们说过,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当时美国经济应该是有一次衰退的。但一场“911”打乱了经济格局,美国开始逆经济规律而行,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放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维持虚假的繁荣。违背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今天的金融危机就是相应的结算。

第五,美国的文化和消费价值观。今天美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不负责任的消费。

我们知道美国储蓄率很低,完全靠美元霸权维持运转。美国人一般是不储蓄的,他们的高消费建立在向未来借钱的基础上;未来的钱不够用,向世界借;向世界借来的钱如果还不够用,再向世界的未来借…….当然,“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美国有足够的工具和手段(主要是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向未来、向世界、向世界的未来拿到足够多的钱,因此,不管是美国家庭还是美国政府,他们都不怕负债,不怕别人想想都吓得要死的巨额赤字。美国人为什么敢向未来借钱?因为他们对未来有足够的信心,说白了就是老大心态,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这种心态空前膨胀,消费也就更加无所顾忌。那么世界各国为什么愿意把今天和明天的钱借给美国?因为大家都认为美国足够强大,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种强大会长期持续下去。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肯尼思8226;罗格夫称,美国的消费者“消耗地球上的一切却从不储蓄”。他还说,“拜美国无与伦比的财政制度所赐,其消费者可以几乎不用首付就购买豪华轿车。他们能够以房产的价值作抵押,每年都贷更多的款,并花光每一分钱。他们能以自己越来越少的积蓄享受越来越早的退休生活。”美国的这种文化和消费价值观进一步刺激了金融界搞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品来满足消费需求,这样的消费模式与华尔街的贪婪结合在一起,终于搞出了问题。

美国的经济80%是由服务业带来的,美国的服务业非常繁荣,支持了美国的消费泡沫。美国的消费泡沫又拉动了全世界对美国的出口,所以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也蒸蒸日上。全球的贸易模式,全球的经济增长以及全球的货币金融体系就在这样一个态势下运作。

最新的数据披露,美国的隐性负债和显性负债加起来可能到了53万亿美元,人均负债17万美元。可以说,全世界最没钱的就是美国,人均负债17万美元,美国人不吃不喝大概要4年才能还完。最有钱的可能就是中国,因为中国人是存钱的,美国人是借钱的。

中国有句话,“出来混总要还的”。本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就意味着对美国生活方式的挑战。

第六,美国的次贷危机。

美联储在2001年后通过降息刺激房地产来为美国经济注入强心剂,基准利率从3.5%直降到1%。大幅的降息政策在短时间内催生了美国房地产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的资本看到房地产有利可图,纷纷介入,致使房地产出现更大的泡沫。与此同时,美国的低利率则为大批投资者进入房地产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与心理暗示。

资本是贪婪的,为获利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也会不分时间、场合的跻身于表面上红红火火的房地产市场。不但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最大的两家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由于其垄断地位,拿着隐形国家担保信念成为资本市场的座上宾,连保险公司也赶过来分一杯羹。总之,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企业与机构都在做房地产的生意。

在美国,房贷并不是银行的专利,有大批的信贷公司从中渔利,银行的垄断被打破,意味着白热化的竞争,为了赚钱,信贷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不惜透支信贷者的信誉与购买力。

演戏需要观众,炒房更需要购买者来配合。信贷机构千方百计从美国的各个角落挖掘购房者。但有实际购房能力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他们就打起了没有购房能力的“穷人”的主意。很多信贷公司为了拉单子,不惜把根本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当作他们的上帝,越来越多的针对还款能力弱的金融产品问世。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人的老大心态、“911”之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国的文化和消费价值观,这几个因素让美国人觉得自己很富有,觉得钱太多了(尽管不是真多,而是负债),于是很多本身无力购买名车和豪宅的美国老百姓成为了观众,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银行或信贷公司获得次级抵押贷款。因为银行和信贷公司认为,如果次级抵押贷款的归还出了困难,那借款人只需要出售房屋或重新抵押再融资就行了。银行、信贷公司、买房者的“相互默契配合”推动了房地产的繁荣。于是我们看到了美国2004年到2006年的那样房产盛世!

美国的信贷公司大多数不是贴着“有背景”的标签,很难吸纳大量的民间资本,所以信贷公司只得靠出卖债券以获得资金。再加上美国房地产的繁荣也引起了一些投资银行的关注,于是他们就向信贷公司购买了次级抵押贷款,将其证券化,通过华尔街打包公司打包成次级房贷债券,卖给各类基金、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然后再拿去上市或其他交易,购买这些债券的投资者则准备在家坐吃贷款人按照约定归还的本息。由此在美国形成一个长长的金融产业链:买房者、银行或信贷公司、投资银行、债权打包服务公司、信用评级等中介公司、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的投资人,他们如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套房子下来,要经过这么多手,通过金融衍生品,按揭资产被多重证券化,在房地产市场上各领风骚的企业、机构其实都在参与一个杠杆效应的魔术,1美元被放大到5美元、10美元甚至几十美元。但随着房地产的升温,美国政府发现其中的泡沫越来越严重,于是美国政府开始了连续17次的加息。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了,买房者(当然也是炒房者)很难将房屋卖出了,而且要命的是,不谈以往归还银行的贷款,就是当下把房子卖了,也已经资不抵债了,于是买房者开始不还贷了,银行或信贷公司的贷款开始出现坏帐了,收不回来了。再加上随着房地产的降温,各种有关房产的债券市场也开始降温,没人愿意去购买了,有关房产的债券开始贬值,这给那些投资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开始所说的五大投资银行的结局。

第七,金融危机的发生一定层面上是监管问题,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让银行有了用不完的钱,而监管不当更是让钱流向了错误的方向。美国管理层在“98226;11”后刻意纵容疯狂的消费,以期带动美国经济的回升;借款人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不具备按揭贷款资格仅仅寄希望于低利率和房价上升;同时,为了保证金融衍生品的可信度,被多次证券化的金融产品还被信用评级机构打上优等品的标签,为资产的下家如保险、养老金代理机构等吃下了定心丸。对华尔街的监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松懈,到最后几乎成了帮凶。

当这些因素都出问题后,整个链条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发生连环问题。正如现任美联储主席本8226;伯南克所说,“近年发放的大多数次级抵押贷款既不负责任,也不谨慎”。市场的疯狂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最疯狂时购房者不用收入证明、无须信用评估等关键程序就能得到100%甚至120%的住房按揭。

曾经是美国金融英雄的格林斯潘,在任美联储主席时一言九鼎,坚决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在2005年5月,他发表了著名论断:金融市场的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为有效。正是在他的推动下,美国国会永久性废除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权,并对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听之任之。格林斯潘这样为自己辩解,“没有完美的风险管理,即使政府和中央银行也无法改变泡沫生成之路。”这种宽松的监管放任“金融创新”制造出了更大的经济泡沫,把美利坚的国力与道德丧失殆尽。现在,无情的金融风暴打击着这位老人的信心和自尊。在美国国会,面对议员们的反复追问,格林斯潘无奈地表示:“这也正是令我感到震惊的原因,因为在过去的40多年中,很多有力的证据都说明自由市场体制运行得非常顺利。”

现在美国人应该到了痛定思痛的时候了,毕竟金融危机导致那么多投资银行倒闭、股市下跌、资产缩水、消费下降、失业率增加。接下来,美国可能会采取扩大财政投入、降息、进一步减税刺激消费、增加对穷苦人的补贴、使美元进一步贬值,刺激美国出口等,从而让美国经济渡过难关。现在,金融海啸还没过去,但有几点是很明显的:

第一,一个国家仅靠“钱生钱”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实业、高科技、核心技术。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是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的。一个国家如果只有虚拟经济,只想搞金融,那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然要枯竭的。

第二,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决不是投机,而是要把社会上的钱合理配置到大有希望的产业上去,配置到高科技项目上去,以便生产出好的产品来,在市场上实现新的利润。这样生来的钱才是真正的财富。如果一心想暴富,一心想投机,一心想把别人口袋里的钱弄到自己的口袋里来,这非但没有生出一分一厘新的财富,而且很可能自己也要赔光。

第三,我们明白,是牛顿力学的杠杆原理推动了英国的产业革命,我们也知道,机械化的本质是发动机和杠杆传动。这种机械化的原理如果合理用到市场上,那就会呈现倍增效应,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就是如此,通过发行金融衍生品,相当于启动了发动机,然后通过杠杆传递到市场上去,进而产生叠加的财富效应。但问题的关键是,机械杠杆有它的合理转速范围,一旦过了,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美国通过美元定价体系透支未来财富的一种因果报应,是对美国二战以来通过军事强权绑架全球的否定性反应,是对美国人基于透支的奢侈生活方式的哲学清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0193.html

更多阅读

抗日雷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司法不公的深层次原因

在强大的舆论嘲讽下,有关部门终于被迫做出决定,对抗日雷剧进行整治。可是这种整治只能以行政强迫的形式让抗日雷剧停拍,并不能从根本上整治中国电视剧整体上的胡编乱造。在整治的过程中,分析一下抗日雷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对于克服这种

宏:全球整合致胜(4)

  我不认为欧洲人比台湾人不可信任,我不认为黑人不能要,我不认为南美洲的人就是不可信的,我不认为印度人就很奸诈。总之我们不以肤色论,是看他的专业水准。关键零组件我也不在乎是韩国的、日本的或者是以色列的。OEM在哪里设厂,只需要

澳洲宝泽:危机中凸显并购有道(4)

 此役的完胜对于王人庆及MacarthurCook而言意义重大,不仅使MCK捍卫了其作为MI-REIT基金管理人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融资计划的实施,宝泽(AIMS)与AMP强强联手。为MI-REIT在亚太地区业务的全面拓展和加速增长铺平了道路。增资扩股

如何应对竞争对手降价 如何应对对手促销(7)

二、 促销员管理细则:   1、 制定任务:   各区域经销商或区域经理在安排专(兼)职促销员到各经销零售店时,需将该地区公司产品月总销量调查表交各促销人员,同时经销商或区域经理根据该店的月总销售数量务必给予每位促销员定出活动期

声明:《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全球应对金融危机——(4)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为网友后知后觉后想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