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美国的极限》
2001年9月11日发生袭击事件时,沃尔福威茨又出现在政府内,这次他是乔治·W·布什麾下国防部的二把手。对沃尔福威茨来说,近3 000名美国人被杀害是一场可怕的悲剧,也提供了众多机遇。这是一劳永逸终结见风使舵倾向的机会。就像尼采利用苏联原子弹、中国革命和后来的朝鲜战争为重建美国军事力量辩护一样,沃尔福威茨现在利用"基地"组织的袭击为释放美国军事力量而奔走呼号。他认为,直取敌人命脉的时刻显然已经到来。 伊拉克提供了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所谓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迫使布什政府采取行动。萨达姆的这些武器有可能落入恐怖分子之手,沃尔福威茨后来评论道,"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事情"。伊拉克人民在萨达姆铁蹄之下所遭受的苦难,又赋予了这场冲突一个适当的道义借口,让布什政府把一场可以选择的战争标榜为解放战争。
![第54节:尼采、福里斯特尔、沃尔福威茨:没有智慧的‘智囊‘(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44214517941.jpeg)
沃尔福威茨期望这样一场战争具有变革性质。废黜萨达姆将成为"21世纪西方自我定位的历史时刻",当然,这种定位的核心是"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观"。推翻萨达姆可能会在伊斯兰世界掀起政治变革浪潮。沃尔福威茨本人希望依靠"解放世界上这个最重要阿拉伯国家的天才人民","为美国人、阿拉伯人和其他善良的人民"创造一个和平与和谐生活的机会。他感觉"很难相信"会有什么其他结果。 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装点门面而已。对沃尔福威茨来说,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使用武力的新规范。从名义上讲,这场行动的目标是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推翻残暴的独裁者,排尽恐怖主义"沼泽"的水源。但更为根本的目标是解除对美国使用武装力量的所有限制。 于是,"9·11"之后,沃尔福威茨开始大胆闯入尼采本人原先不敢涉足的范围,鼓吹"预先自我防御"政策,即预防性战争。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遭受袭击后不到48小时,他已经直截了当地宣称,作为对"9·11"事件的反应,美国不愿把行动局限在与恐怖阴谋直接相关的人身上。将奥萨马·本·拉登及其同伙绳之以法是远远不够的。相反,美国计划对所有构成潜在威胁的国家发动"一场广泛而持久的战役"。目标不仅限于未来的恐怖分子本身。美国执行"终结所有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的政策,清除恐怖分子的庇护所和"安全港"。在国安会68号文件中,尼采至少还装模作样地提供了几种选择以供考虑。而对"9·11"之后的沃尔福威茨来说,选择只有一种:永无休止的全球战争。 "9·11"之后数小时内,沃尔福威茨已经要求采取军事行动来清除萨达姆了。结果,批评者后来给他贴上了误入歧途的伊拉克战争主要设计师的标签。更严重的指控是,他应为预防性战争概念合法化负主要责任。历史将记住沃尔福威茨,他是杜撰"布什主义"的知识分子型斯文加利①。在国安会68号文件中,尼采斥责预防性战争为"令人讨厌的"。沃尔福威茨现在则称其为可以允许、必需的,甚至是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