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美国的极限》
第三个理念认为,上天号召美国确保自由最终获得胜利。布什总统认为,"这是我们立国之使命"。自由的创始人选定美国为自由的代理人。与所有大国不同,这个国家追求超越自我的利益。它的行动代表自由,是依天命行事。如这位总统所言,通过入侵伊拉克,美国肯定并振兴了这个国家"伟大的自由传统"。通过战争,"我们点燃了火焰,人们心灵的火焰。它温暖了感受到其力量的人,灼伤了阻碍其进步的人,有朝一日,这一难以抑制的火焰终将到达世界最黑暗的角落"。只有愤世嫉俗的人和倒向极端的人才会质疑这一不言而喻的真理。
![第35节:美国代表自由并在为自由而战吗?(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44454407440.jpeg)
最后一个理念认为,美国生活方式若要持续下去,自由必须在所有地方占据上风。只有难以抑制的自由之火的光芒照亮世界最黑暗的角落,美国自身的安全和繁荣才能得到保障。或者如总统所言,"自由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的存续,越来越取决于自由在其他土地上的成功"。其实,美国的给予与美国的索取相辅相成。简言之,"美国的重要利益与我们的深刻信仰现在是合二为一的"。当然,这个主张意味着无限授权,美国可以对任何地方施加影响,因为从定义上讲,美国是代表自由而行动的。 这一思路具有丰富而古老的渊源。我们可以追溯到1630年, 约翰·温思罗普命令马萨诸塞的第一批白人殖民者建立"山巅之城",或者1776年,汤姆·潘恩宣称美国有实力"重新建立世界",还有罗纳德·里根努力重拾的那些国民情绪。在美国崛起为大国的过程中,这种意识形态的变体为扩张主义一再提供了动力。这种意识形态于1846年以"天定命运"的面目出现,为詹姆斯·福克巩固美国生存空间的努力披上了道德外衣。1898年,"解放"近邻古巴的强烈呼吁促使威廉·麦金莱发动了一场战争,结果美国成为纵深直指西太平洋的海上帝国。 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一意识形态才被确立为固定的政策背景。其实,它的说服力大多源于美国人纪念那场战争的方式,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件转化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从此,任何华盛顿不喜欢的反派角色都被描绘成又一个阿道夫·希特勒,任何不敢对抗敌手的行为都等同于"绥靖",毫不亚于文明本身的生存面临危险。 这种强调国家安全的意识形态不是行动清单。它的作用是为决策者提供道德外衣,可以加在几乎每项倡议之上。于是不管是什么具体利益处于危险之中,美国都可以坚称其行动是为了推进自由和民主事业。 战后历届美国总统一般都把这种意识形态当做权威的来源。美国是世界上一支"除恶扬善"的力量,因而"有理由"拉拢外国官员、暗杀外国领导人、推翻他国政府、实施大规模军事干预。乔治·W·布什没有发明这一做法,他只是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