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美国的极限》
绪论 没有退路的战争 对美国来说,冷战的结束既没有产生"和平红利",也没有带来任何貌似和平的东西。相反,被欢呼庆祝的历史性胜利迅速让位于了动荡和冲突。被一些历史学家称为"长期和平"的东西方对峙于1991年结束。这个时候,美国已经走上了其后持续近十年的前所未有的干涉主义道路。在此之后,美国人已经习惯于看到美国军队奔赴前线的报道--攻打巴拿马和波斯湾,占领波斯尼亚和海地,空袭科索沃、阿富汗和苏丹。然而,所有这些只不过是序曲而已。2001年,大事发生了,遥遥无期的全球反恐战争于是开始了,有人把它叫做"长期战争"。 事后看来,"长期和平"几乎马上让位于非和平的迹象简直是太明显了。然而,在"9·11"之前,人们很难认识到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案、美军索马里惨败等事件的意义。毕竟,这些小事情并未改变当代最为确定的现实:美国地位超群,无人能够向其挑战。 20世纪90年代,在政治家和权威专家的敦促下,美国已经习惯于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国家"。这种不可替代性既意味着责任,又带来了特权。 最大的责任是主导一项宏大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工程,即一般所称的"全球化"。实际上,"全球化"是"软性或非正式帝国"的委婉说法。苏联的崩溃好像提供了一个扩展和延伸这个帝国的机遇,似乎创造了"美国治下的全球和平"。 这个"不可替代的国家"的主要特权是建立并执行一套规则,管理冷战后的国际秩序。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像帝国君王般发号施令也是一项很需要用心的任务,不仅需要足够的智慧,也需要坚定的决心。美国偏爱的方式是劝告说服,但如果在压力之下,华盛顿会毫不犹豫地动用武力,20世纪90年代的数次军事冒险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无论使用什么手段,治理帝国需要充沛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储备,但首先是军事力量储备。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没人质疑这种假定。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其主导地位不容置疑。这不是狂热民族主义分子的自吹自擂,而是传统认识。
![第1节:没有退路的战争(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44895002687.jpeg)
回想一下华盛顿如何看待冷战后的世界以及美国在其中的地位,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决策者未能预料、阻止和干扰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沉迷于帝国治理的政治精英并不关心保护美国本身。实际上,在"9·11"之前,没有人负责国土防御。 冠以"国防部"头衔的机构实际上不管防御,它的专长是军力投放。2001年,五角大楼正准备应付巴尔干半岛、东北亚或波斯湾的突发事件。它没有准备好应对针对美国东海岸的威胁。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队时刻准备着保卫首尔或利雅得,而曼哈顿只能自己保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