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百度发展正史: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从"光杆首代"开始 百度简单日化的同时,李彦宏也在搭建百度日本公司的管理团队。 在李彦宏的构想里,日本公司的团队要分成两部分,中国的工程师负责技术,日本的团队负责产品推广、市场调研和管理等工作。因为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其独特性,需要认真研究。 李彦宏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做百度在日本的首席代表,他对这个人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受过日本正规教育,在日本最大、最正规的公司工作过,有在创业型公司负责开疆拓土的成功经验。 上述条件看似简单,但茫茫人海中,要找到真正适合的人选,谈何容易! 就在李彦宏为日本首代人选发愁的时候,日本著名广告公司博报堂旗下的DAC公司在中国的CEO陈海腾对百度心动了。 陈海腾是中国人,最初是一家旅行社的领队,1992年,喜欢看日剧和研究日本文化的他自费去日本留学,他要亲自去了解、感受日本,他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进入中国,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两年后,从神户大学拿到硕士学位的陈海腾成为DAC在中国的CEO。 身为CEO的陈海腾被一个朋友告知,百度有一个职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陈海腾曾就职于日本最大的电信电话公司NTT;曾在创业期加入一家叫Index的公司,负责开拓其在台湾、上海、厦门和韩国的新业务,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是日本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这是在创业型公司开疆拓土的成功经验;同时,陈海腾也有做跨国公司异地首代的经验。 陈海腾的所有条件都符合百度的要求。 但是,陈海腾有什么理由放弃目前舒服、体面的工作,去百度面临一个不确定的前景呢?陈海腾清楚,做一个日本公司在中国的首代绝不是自己人生的终极梦想,与许多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一样,陈海腾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代表中国公司到日本去创造奇迹,在新兴的领域里挑战世界一流的企业,成为领先者。百度让陈海腾看到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希望,并促使他最终来到了百度。 2006年底,成为百度员工的第二天,陈海腾以百度日本首席代表的身份来到日本,他是第一个去日本安营扎寨的百度人。 虽然有着百度国际化的宏伟目标,但凭借自己多年来对日本文化以及在日本的国际竞争对手们实力的了解,陈海腾深知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此时,百度虽然在中国无人不知,但是到了日本,几乎无人知道。所以,每一个与陈海腾谈生意的日本人,都不会意识到这将是一单决定未来的大生意;相反,百度越是把远景描述得宏伟,别人越会怀疑它的真实性。 百度要在日本建立基地,首先要买设备、租机房,建立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标准化机房)。这在北京听起来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在拥挤的东京,租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做IDC,却成了大难题,归根结底日本人还是不相信百度的实力。因此,设备供应商戴尔把付款方式和账期也卡得很死,他们怀疑百度掏不起上千万元的购买费用。后来,通过戴尔中国了解了百度的实力后,戴尔才答应将提前现付改为货到付款。 日本的高档写字楼禁止外人随便出入,为了能见到那些老板,陈海腾动用自己在日本的人脉,请自己在DAC的老板出面,先给各网站负责人打好电话,再一家家登门拜访,费尽口舌地向他们介绍百度搜索的价值。 在日本,耍大牌是不管用的。遭遇了几次挫折后,陈海腾总结出:要想尽快实现目标,唯一的办法是切实以小公司的心态低调行事。他后来告诫从总部去的百度人,要有心理落差准备,明白自己是在创业,把姿态放低,内心则深信百度的实力。这种诚恳的姿态和对百度价值、实力的详细介绍打动了那些网站。

到日本的第一年,陈海腾还有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组建队伍。由于此时百度在日本的知名度低,要挖到好的人才很难。最初,百度日本的临时办公场地非常简陋,当招聘的第一名日本籍员工泉真理来报到的时候,自然产生了"这家公司到底靠不靠谱"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