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百度发展正史: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具备与Google正面对抗的能力 2002年底,百度推出了搜索大富翁游戏,在首页上挂出链接,用户点击进去注册账号后就可以玩游戏。用户只需一天回答5道题,就可以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找到答案,在第一时间内回答正确就可以参加抽奖。

这个游戏最初是由王湛提出的,当时王湛到南方出差,发现当地短信平台业务搞得红红火火,很多SP服务商SP指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负责根据用户的要求开发和提供适合手机用户使用的服务因此赚了不少钱。回到北京后,王湛和李彦宏说起此事,李彦宏马上意识到这种模式对搜索引擎的推广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很多短信游戏问题的答案都可以通过百度搜索获得,用户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又充分了解了搜索引擎的重要性,而且还不需要付费,这是吸引用户使用百度的好办法。 为了推广这个游戏,百度在网络上打了很多广告,同时也设置了很多奖品,鼓励大众参与。巨额投入的效果是明显的,搜索大富翁游戏持续了9个月,吸引了数十万人参加,那时网民之间有句流行语就是:"今天你百度了吗?" 搜索大富翁游戏使很多平时不怎么上网,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的民众都知道了百度搜索引擎的好处。游戏结束后,百度送出了两辆汽车,第一辆汽车是被一个北京的农民开走的;第二辆汽车的得主是北大的一名学生。巧合的是,得奖前一天,这名学生的父亲许诺他,如果考试过关就给他买一辆车,结果第二天他就接到中奖通知了。 这次市场活动让中国网民意识到,原来搜索引擎可以做那么多事--可以找到菜谱,也可以找到论文资料,甚至可以帮你找到工作,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更快乐、更有效率。 除了搜索大富翁,2003年初,百度还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了主题为"活的搜索,改变生活--百度搜索激情夜"的大型晚会,邀请了许多业界名流,现场还有很多演艺明星、各大媒体,通过情景喜剧、搜索歌曲、现场对话诠释搜索的含义,告诉大家搜索是有生命力的。 百度的上述做法,其实是普及搜索引擎知识、教育网民、提升百度品牌知名度的过程。 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 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门户网站挖到第一桶金,到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再到"闪电计划",李彦宏始终在等待一个结果--在中国普通网民心中,百度与Google到底哪个更好? 2003年5月28日,赛迪集团下属的《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了一个名为"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的万人公测活动。 2003年6月4日下午4点30分,结果终于揭晓,在参加评测的10 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gl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gl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Baidu好"。这次数据显示,百度超越Google,成为中国网民首选的搜索引擎。虽然外界有人质疑万人公测背后掺杂有公关的成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百度已经具备和Google正面对抗的能力。 对于百度的此次领先,百度早期重要员工之一的雷鸣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Google的技术力量的确很强,有众多优秀人才,但是这些优秀的技术人员毕竟不在中国,不了解中国的市场和用户。Google擅长英文处理,而中文是很有特点的语言,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方式与英文不一样,因此Google擅长的英文处理方式在中文上就很难显现优势了。从对中国用户的了解程度看,核心技术人员都在美国、习惯于西方思维的Google也很难准确把握。 Google的这些劣势,都成了百度的优势。当然,百度能做好,也基于其持续的努力。 现在来看,万人公测基本可以看做是百度实施的又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百度通过这种"田忌赛马"式的测评,通过与Google的对比,让对搜索引擎的使用并不太专业的中国用户认识到,还有一家叫做百度的搜索引擎可以使用,从而又一次提高了百度的知名度。 2002年是百度创造奇迹的一年,从"闪电计划"到搜索大富翁,从推出IE搜索伴侣到MP3搜索,百度推出新品的速度明显加快。然而树大招风,当一个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牵涉的利害关系越来越多,麻烦就会不可抑制地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