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中国经济(8)



系列专题:《经济危机的预测与反思:经济学的香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中国改革应当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缩小国有经济范围,发展私营经济;应当实现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应当建立法治,宪政县宪民主。针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吴敬琏最担心的是这种高速增长能否持续,他认为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两头冒尖"--所谓"两头冒尖"就是,成就显著、挑战严峻。从社会经济生活的现象层面上来看,日益突出的资源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包括腐败的蔓延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的最大问题;从宏观经济的深层结构看,可以归结为内外两个方面的失衡,内部失衡主要是"过度投资而消费不足",外部失衡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存底的大量增加,造成中国跟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加剧,同时使自己的贸易条件变差,出口产品贱卖,还搭上了我们的资源和环境破坏与恶化。内外失衡体现在宏观经济上,是货币的过量供应或流动性泛滥,从而导致房地产、股票和收藏品的资产泡沫以及通货膨胀和物价指数的上升。从中长期的观点看,这些问题还会导致金融严重脆弱的系统性风险,一旦遇到意外冲突,让人感到危险。

 第51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中国经济(8)
  吴敬琏还指出,如果从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对西方国家19世纪传统增长模式进行的分析表明,这种靠投资拉动的增长必定会造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或者说,物质资本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人工资本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不断降低,并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和无产阶级贫困化。而一些著名的现代经济学家,像索洛、库兹涅茨、舒尔茨等也在研究中得出结论,西方国家靠投资驱动的早期,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只有转变为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现代增长模式,才有可能实现持续增长。

  针对这些问题,吴敬琏通过深入观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主要原因在于旧体制的"遗产"没有消除,它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主要障碍。最重要的体制障碍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各级政府依然掌握着一些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比如说信贷资源,因为我们的金融体系改革没有到位,各级政府依然对于信贷的发放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再比如土地资源,因为土地产权不明确,依然是由各级政府自由裁定运用。1992年的十四大在确定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时就已经明确,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我们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就是资源按照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进行交换。由于这种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市场交换可以使资源流向最有效的地方。但是现在,一些重要资源却不是由市场,而是由党政领导机关按自己的意图支配的。

  第二,把GDP的增长作为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志,不光在党政机关考核干部时如此,社会舆论也是如此,整个社会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这促使各级政府官员运用权力,投入资源去追求GDP的高增长,哪怕是无效率的高增长。

  第三,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与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紧密相连,从财政收支两方面看都是这样。从财政收入看,各级预算的主要收入是所谓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跟物质生产部门的速度是直接挂钩的,所以使得我们的各级政府不得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扩张上。从财政支出看,在一次财政部召开的"财政体制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研讨会上,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见解。他们说,中国的政府支出结构现在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对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支出责任过度下移。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大约有70%落在县或县以下财政的肩上。由于县和县以下政府财政能力薄弱,这种下移不但使这些公共服务提供的情况很差,而且使得各级地方政府不能不提高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速度以便取得更多的收入,否则日子就过不下去。上届政府在卸任以前曾就"三农"问题征求经济学家意见的一次会议上,议论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内地农村基本没有实现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经济学家们指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在县以下机关。而我国县乡财政力量极为薄弱,根本无力承担。为了在内地农村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必须上提支出责任。后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措施,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提到县一级,这就使情况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现在看来,上提得仍然不够。所以有些人主张把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进一步上提到省,甚至中央。支出责任在中国通用的说法叫做事权,财政部门早就提出,和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的事权过度分散,应该要更加集中。但它给人们的直接感觉是上面要收权,所以没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0479.html

更多阅读

第23节:了解经济学,必须先了解《国富论》(1)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第4章《国富论》:它说了什么全世界所有学经济学的人,都必须读《国富论》。即使是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甚至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都常常自称,他们仍会不时地拿起这本书,重温那些有趣而重要的观点

第24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4)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所以中国遇到的难题绝不是开动政府投资机器就能挺过去的,实质上是一个分配的体制问题。  如果不加快改变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进行经济的深入改革,中国未来恢复均衡的方式只可能是:通

第23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3)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如果4万亿的政府投资不能促进既有的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模式明显变化的话,仅仅是为了减缓短期经济下滑,那么2010年后,中国经济还得看外需,若G3经济体迟迟复苏不了(可能性很大),政府储蓄又花

第22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2)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但是不管怎样,即便只有60%-70%的真实新增信贷量,单月新增8000亿-10000亿也是天量了。若按照这个速度,中国2009年8万亿的新增信贷也未必挡得住。中国拥有庞大的投资机器,包括政府、国有企业

第21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1)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  最近3个月,中国信贷呈现爆发性扩张,2008年最后两个月新增贷款1?2487万亿元,2009年1月份单月新增信贷至1?62万亿元天量。同一时间中国物流与

声明:《第51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中国经济(8)》为网友血染素衣泪倾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