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中国经济(2)
系列专题:《经济危机的预测与反思:经济学的香槟》
当然,不管怎么说,特里诺都很难配得上列入理论金融学的荣誉殿堂,因为他是个实践家,而不是理论家。萨缪尔森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时曾发表过一个著名的演说,确立了他的原则--"从长期来看,经济学的研究者们值得奋斗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赢得同行的喝彩"。这样的原则自然把特里诺排除在竞争者的队列之外了。无疑,萨缪尔森应该听到过这样的小道消息,约翰·林特纳是从特里诺那里得到CAPM的想法的,而特里诺以前在哈佛商学院做过林特纳的学生。但这些仅仅是传言而已,并没有确凿的证据。重要的是,两位纯粹的学者,夏普和林特纳,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各自独立完成了对CAPM的研究。唯一的命运捉弄是,只有夏普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在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识到金融学领域值得重视之前,林特纳已不幸去世了(诺贝尔奖从未颁发给亡者)。 所以,萨缪尔森既拿着粉笔不肯撒手,也占领讲台毫不退让,直到莫迪里亚尼坐下来让他完成演讲为止。但晚会已经被打断,没人会记住他对默顿的赞扬。好在这只是个小小的插曲,几个星期后,萨缪尔森的观点将得到最重要的认同。10月14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将发布新闻,宣告1997年的获奖者:"罗伯特·默顿和米隆·肖尔斯,与费希尔·布莱克合作,发展出了开创性的股票期权定价公式。他们的方法为很多领域的经济定量分析铺平了道路,还催生了多种新型金融工具,给社会带来了更有效的风险管理。" ()① 这件事非常有趣,为我们见证了一段经济学发展的插曲。下面该看看在世的犹太裔诺奖得主是如何预测当代中国经济的: 1.关于国企改革和金融问题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克维茨认为:"就常识而言,发展私营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进步。我想重要的是允许它的存在不给它出太多的难题。在印度,据说如果你想办私人企业,你要贿赂很多的人士才能办得到。这当然只是道听途说,我不曾去过那里。私营者要做的事恐怕就是:遵纪守法、不污染环境……国营企业是可以自食其力,而私人企业则更具效率。"1970年诺奖获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如果短期的经济增长强劲但却伴随着严重的财政赤字,而后者又来源于超量发行货币的行为的话,那么我认为追求这种增长是很危险的……日本掀起了房地产热,产生了大量‘泡沫‘,它还掀起了股票热……而当华尔街的经济被收紧(加强控制)时,日本国内的经济便陷入困境。" 1976年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高通货膨胀是因为政府印制货币太多。就是这么回事。那就是唯一的原因,哪里都如此……从长远的观点看,通货膨胀具有破坏性。它浪费人们的资源和努力,使得物价上涨,生产率降低。它就像‘酒瘾‘一样,很容易使人们上瘾,特别是使政府上瘾,但摆脱它却非常困难。" 1985年诺奖得主莫迪里亚尼说:"我总是告诫政府的有关部门,慎用通胀手段。因为其本意可能是通过高通胀推动高增长,但实际上却减少了储蓄,从而减少了增长。特别地,如果因此而使人们不再相信政府,那将是真正的危险。"
更多阅读
第24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4)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所以中国遇到的难题绝不是开动政府投资机器就能挺过去的,实质上是一个分配的体制问题。 如果不加快改变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进行经济的深入改革,中国未来恢复均衡的方式只可能是:通
第23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3)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如果4万亿的政府投资不能促进既有的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模式明显变化的话,仅仅是为了减缓短期经济下滑,那么2010年后,中国经济还得看外需,若G3经济体迟迟复苏不了(可能性很大),政府储蓄又花
第22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2)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但是不管怎样,即便只有60%-70%的真实新增信贷量,单月新增8000亿-10000亿也是天量了。若按照这个速度,中国2009年8万亿的新增信贷也未必挡得住。中国拥有庞大的投资机器,包括政府、国有企业
第21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1)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 最近3个月,中国信贷呈现爆发性扩张,2008年最后两个月新增贷款1?2487万亿元,2009年1月份单月新增信贷至1?62万亿元天量。同一时间中国物流与
第45节:跨国“水龙王”搅浑中国水务市场(3)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安全透视:猎杀“中国龙”》 跨国资本“试水”中国 “电老虎”、“水龙王”是中国传统的垄断行业,是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就业的心仪对象。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在经济自由化声势下,昔日无限风光的行业,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