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在追求正义、为人行善时 会有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那这个社会一定是个缺乏道德秩序的社会;如果一个人在撒谎行骗、见死不救时不再经历内心的挣扎,那这个社会则可能是一个丧失了道德底线的社会;如果一个人在坚持崇高、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时反而会被别人认为愚蠢,那这个社会就到了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的边缘。与此同理,一个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的健康与否,也可以从员工在做“好事”和“坏事”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程度来进行判断。内心挣扎一般发生在几种情况下。一种是言不由衷。如果公司有民主的氛围,领导与员工之间平等相待,有不同意见可以畅所欲言,那么员工可以想什么说什么,不需要经历内心挣扎。相反,如果公司壁垒森严、层级分明,只要员工发表不同于领导的意见,就会受到大小不等的惩罚,那么员工在意欲表达内心想法的时候就会缄默,在不得不发表意见的时候则说违心的话,其内心经历的挣扎程度就会比较高。然而,在公司呆久之后,慢慢习惯了言不由衷,内心的挣扎就会消失。不过,前一种不经历内心挣扎的公司文化,和后一种不经历内心挣扎的公司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种文化健康有生机,让每一个员工的内心充满活力和希望;后一种则毒化心灵,腐蚀人的勇气和灵魂。
![内心很痛苦该怎么办 内心挣扎](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51534908583.jpeg)
内心挣扎也发生在一个人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所谓的身不由己就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一个人不愿做一件事大致有几个原因:一是事情的结果可能会伤害别人、其他公司或者社会;二是事情本身违反个人的价值信念;三是自己不具备完成事情的能力。与此同时,做这件事情可能会给自己、自己的团队或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比如做假账、行贿受贿等)。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有良知),都知道自己不应该去做,但是为了公司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取胜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多次之后,你的内心挣扎逐渐减弱,久而久之,便不再以原先的价值信念为准则判断事情的好坏,而以公司灌输的新价值观念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自我”消失在公司的“大我”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心挣扎的消失,恰恰是公司文化顽固恶劣的结果。|www.aihuau.com|内心挣扎也可能出现在一个人认为应该去做某件事,但意识到如果去做会受到别人的嘲笑或误解。比如说你原先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同事之间喜欢彼此分享知识,一个人有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日常问题)张贴到公司内网上,很多人都愿意把自己的答案、思考、甚至经验教训写出来给大家参考,这样节省了很多个人查资料、消化学习的时间,对于个人和公司都十分有益。到了现在这家公司,发现自己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去问别人,大家都是闪烁其词不愿意直接提供答案的样子。几个月后,又有新员工进来,有问题问你,你很大方地将你最近学得的点点滴滴和盘托出,结果你就听到别人对你的负面议论(自以为是;爱表现自己;不把老员工放在眼里等),让你从此之后不得不小心翼翼三思而行,内心开始出现挣扎。很显然,这个新公司的文化有悖于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对个人和公司的进步都十分不利。内心挣扎更可能出现在别人受到公司的不公平待遇又找不到正常倾诉渠道,你决定是否应该站出来为他们说话的时候。你知道公司的分配制度有欠公平,但是你也知道,如果改变现有的制度会直接影响公司高管利益,如果提出来修改制度,势必会得罪掌握你未来升迁命运的人。在“义”与“利”发生严重冲突较量的时候,内心挣扎会相当强烈。要消除这种挣扎,不是挺身而出就是压抑妥协。如果你挺身而出能够引发公司对整个分配制度的检讨,并且改变原来不公正的地方,那么就能够帮助公司建立新的企业文化,不仅减轻你的内心挣扎,而且有助于使其他的员工不再经历如此的内心挣扎。如果你的挺身而出的结果是全体高管对你的谴责,逼迫你妥协或者离开公司,那这样的公司是否值得你的贡献也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一个公司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或者其隐性的文化规范,如果经常会让员工体验到内心挣扎,这个公司的工作氛围和员工的精神状态一定不够健康,长此以往,不仅员工容易生病,公司也会出现病态。当然,更糟糕的状况是,在员工被公司文化浸泡久了之后,不再有敏感的嗅觉,对一切不合理的状况都变得麻木,也不会感觉到内心的挣扎,那就到了个人和公司都已经病入膏肓的状态。但愿我们的内心平衡,皆来自个人的价值观与公司/社会价值理念的吻合:不需要言不由衷,不需要身不由己,可以充满激情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为自己见义忘利的行为感到自豪。能在这样的公司里工作,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