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个80后的心灵自传:破罐子》
身体的接触在西方人的家庭里显得尤其重要。拥抱,亲吻,这些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可奇怪的是,他们在这些亲热的动作后,每个人还是独立的个体。一般的父母很少干扰子女的成长,任由他们去发展,只会在一旁鼓励。而当父母年纪大了,他们也宁愿自己住在养老院里,不打扰子女。这在中国人看来很不可思议,那么所谓的孝顺和父母的寄托都哪里去了?曾经在一次街头杂耍演出的时候,看到一个还不到五岁的小孩从人群中冲了出来,而他的母亲却在一边微笑地看着,最后杂耍的演员还把他也带上,一起完成了一次高难度的跳跃表演。如果是中国的家长,肯定会急死。生活环境的优越造成了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活,西方的一代人更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因为就算你在咖啡店打工也能维持正常的生计,这才是平等社会的标志。

10月28日星期日晴 / 室内足球比赛 / 今天中午一觉醒来,Joan才告诉我和德国佬下午有室内足球比赛,让我们去sign up(签到),这回才想起是两日前早已计划好的,只是日子久了,差不多都忘记了。我们先去商店买了护膝和袜子,然后去室内足球中心签名报到,交了65块钱的费用,换上装备就下场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室内足球所用的鞋子竟然类似于网球鞋。 2:20比赛正式开始(昨天全密歇根州都把时间调前了一个小时,据说因为冬天快到了)。 第一次在美国踢球但我一点也不紧张,可能因为在校队曾有过试训的经历吧。刚开场我和德国佬都没有上,只是旁观。过了五分钟,德国佬自荐上了场,他打的是右前锋,带球直奔敌方禁区,从足球国度来的人看来就是不一样。我方此时正落后,德国佬带球,射门!竟然进了,天呀,第一次下场就进球(事后才知是乌龙球),也太厉害了吧!过了十多分钟,我也有点等得不耐烦了,同时我看懂了这场比赛的规则:换人不限,谁想上谁上,连打什么位置都可以自己选。于是我主动站到教练身边,要求上场。没多久我就被换上打左后卫。也许是我急于表现,助攻意识太强,频频冲到敌方前场,但我确实也传出一脚漂亮的助攻。当时我凭自己的第六感用左脚大脚开球至对方球门前,正好传到接应人的脚下,他一个低弧度的抽射进了。不幸的是,这之后我立刻就被刚换下的德国佬换了下去,前后还不到五分钟,搞得我直想骂教练。 25分钟一个半场,无加时。 下半场我又获得一次上场的机会,这次是打右前锋,但一上场打了不到五分钟就发现自己跑不动了,不仅两腿发软,甚至两眼直冒金星,可能是因为最近感冒,加上昏睡了两天所致。最后实在撑不住了,不得已这次我主动跑到场边请求换人。下了场之后更痛苦,想不到第一次比赛竟以这样的结局收尾。最后我们队以4∶6输给了正规军(我们的人是今天才互相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