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1984:空前绝后(8)



好政策得人心,也振奋人心,国庆35周年庆典上,北京大学学生别出心裁地打出了一个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画面瞬间传遍世界,成为标志性的符号,载入史册。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让一代人深受其惠。因为仅仅在北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的这一年,就产生了好些日后中国的行业大王:焦炭大王李安民、锅炉大王梁文海、汽车玻璃大王曹德旺、汽车保险杠大王曹明芳、电水壶大王陈达、保龄球设备大王陈荣、软磁大王潘广通、稀土大王蒋泉龙、车桥大王李进巅以及缝纫机大王邱继宝……

1984年,丹东公务员李进巅自筹7万元资金,带着9个人创建曙光。起步之初,除了人,所有的都是租来的:租了二十多平方米的门面做厂房,租了一台手摇式的机床做唯一的设备,租借了六平方米的卫生间改做办公室。丹东的冬天特别寒冷,没钱买炉子,李进巅弄来铁桶,放些木柴取暖。他至今清晰地记得,就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他和同事生产出第一台自己的汽车车桥——212型吉普车的车桥。12月30号的晚上,产品上实验台。李进巅十个人,焦急地等待实验结果。当产品非常均匀地运转起来后,十个大老爷们抱头痛哭。那已经是深夜了,没一个人感到寒冷。

被朱镕基称为“国宝”的民营企业家邱继宝,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只有四个字“冷暖自知”。

15岁时,邱继宝弄了一辆自行车拉人载客,被连人带车送到公社关了三天,理由是“搞运输队,搞资本主义”。出来后,邱继宝邀上老乡,“闯关东”给人补衣修鞋,一去就是三年。这年春节,邱继宝回到浙江,得知上海一家街道厂需要加工缝纫机零件。趁朋友办的一家乡镇企业春节放假,他租用这家企业的车床,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五,5天6夜做出十几套缝纫机零件,赚了一小笔钱。

 《奔腾入海》1984:空前绝后(8)
此后,邱继宝贷款300元租下生产队会计室,认准缝纫机市场。为了打开局面,他在上海第一百货商场经理办公室,磨了3个小时,要求只有一个:允许他的飞跃缝纫机在上海第一百货上柜。终于,商场经理转身对邱继宝说,那我们就试试吧。上柜那天,邱继宝特意设计了段广告词:飞跃是农民生产的缝纫机,性能以及质量都是农民品质的体现。

|www.aihuau.com|1

之后,为了与外商接触,帮助产品外销,邱继宝背着一台缝纫机就去了广州。因为是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厂,没有资格进场,他和他的缝纫机被拦在了场外。邱继宝不服气,与保安争执。结果寡不敌众,不但保安没收了缝纫机,罚款50元,还罚站了半个小时。

不甘心就这样回去,邱继宝每天在场外寻找机会。有天看到别人手里拿着的香港报纸,他突然有了想法。他赶往罗湖口岸,花500元请香港老太太代买了一本香港黄页电话簿。通过电话簿,邱继宝翻出全香港所有经营缝纫机的店铺,然后逐一电话联系,推荐缝纫机。在这个过程中,有位香港经销商告诉邱继宝:他的产品可能在中南美洲有一定市场。

挂上电话,邱继宝立即给各国驻华领事馆商务处和香港国际经销商发出信函。收到回复,他借来翻译,带上缝纫机照片和样品,踏上拉美、非洲之路。每到一个国家,邱继宝总会被国际经销商所轻视。但他每次都诚恳地说:“如果要面子,你买日本货。如果想赚钱,请买我们的。”2000年,朱镕基到浙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完邱继宝这段经历后,他说:“你邱继宝是个‘宝贝’,是个‘国宝’。”世事无常。2008年,号称中国最大的缝制设备企业的飞跃集团,飞跃的脚步暂时止住。由于业务不振,飞跃无力偿还所借贷的十七亿资金。被“逼债”之下,“国宝”邱继宝无奈向政府申请“破产”。

 年底,许连捷创办的服装加工厂外来往进货车辆川流不息。就在此时,有人拿着一叠来自香港的卫生巾设备说明书,敲开许连捷家的大门。

一听介绍,敏感的市场意识让许连捷意识到“机会又来了”。他判断,完全依靠海外订单的服装和拉链加工业在福建各地野蛮兴起,利润越来越薄。卫生巾在中国市场几乎是空白,如果先人一步,抢占市场……经过几昼夜思索,许连捷做出抉择,放弃服装加工,转产卫生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0760.html

更多阅读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13)

无限的能力加上无限的欲望,其结果不是一场大胜利,就是一场大灾难。物价持续上涨,风气不断变坏。洛杉矶《国际日报》有文章这样写道:  场景:大饭店中的“贵宾厅”。  人物:高干们。  画面:杯盘狼藉,宾主尽欢。这是在大陆上常见的“宴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9)

罗小甲是特殊的。因为,不能迅速转化成货币的知识显得无足轻重,这是1988年的中国困惑。而同年,美国知识界开始形而上的追求,他们尝试着将企业引入关注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而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8)

  9月15日,《新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该报资深记者王志信采写的报道:9月12日,当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校友荟集东北农学院,欢庆40周年校庆的时候,全国第一位兽医外科博士、该校毕业生王宗明却游离于喜庆之外,在校内通街大道旁支起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1)

“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苏芮《跟着感觉走》1988:海岛狂欢理想主义的情怀在继续蔓延,狂欢却成为整个国家的主旋律,海南、北京、乃至全国:吴一坚与景柱孤身闯海南,多年后前者为“陕西首富”,后者当上“海南首富”;石油大王龚加龙起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3)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许是最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份美国报纸,它总是会在合适的时间登出恰当的评论,比如一月九日的《中国悄悄的革命》:  毛去世才八年,邓小平已使中国重新恢复活力并改变了面貌。邓小平先生似乎是施政方面的最大务

声明:《《奔腾入海》1984:空前绝后(8)》为网友下一秒待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