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1982:一半海水,一半火焰(8)
如果把镜头再次浓缩到个体,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体操王子李宁。李宁的一生,也是海水与火焰的交融。他为人们所熟知,源于体育上夺目的成功。但体育上的猝然失败,如海啸般瞬间吞灭了人们对李宁的希望与寄托。世间事,从大起到大落,易;从大落到大起,难。同样是平凡人的李宁,由易而难,在商业上再次点燃冲天烈焰。1982年,一部日本电影《血疑》,让本是中国后裔的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走上神坛,满大街“幸子衫”,不仅让个体户赚个钵满盆满,也让中国商人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名人效应”。同年,20岁的李宁在第6届萨格勒布体操世界杯赛上,一人独得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6块金牌,创下国际体操史上的奇迹。第一个体育明星就此诞生。不过李宁“名人效应”的能量,要在十几年之后才发挥出来。
1982年,奥运会领奖台上意气风发的李宁改革开放之初,体育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含义,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现形象的重要舞台。春节,影院中放映的是,展现上一年女排在世界杯排球赛上艰难夺冠的纪录片《拼搏》。1月20日,北京一场文艺界和体育界的新春联谊会上,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应邀参加。而到场的文艺明星纷纷表示要发扬女排的拼搏精神。与郎平同坐一桌的刘晓庆说:“女排打开世界冠军大门的关键在于她们具有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特别值得学习,我想今后在表演上要从纵横两个方面要求自己,要创造各种类型的人物。”演员沈丹萍说:“在拍摄上一部电影时,暴露了我很多弱点,娇气、软弱、缺乏信心。今后我要学习女排运动员那种刻苦练好基本功的毅力。”在那种环境下,李宁成为公众偶像是必然。但他后来成为商业领袖则是偶然。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体操赛场,带着叱咤体坛十数年,赢得百多枚金牌的荣誉,李宁轻松地走向赛场。中国人期盼着,“王子”将神话继续。然而,掌声中,25岁的李宁从吊环上摔了下来。那一刻,时间为之凝固。丰碑,顷刻崩塌;偶像,忽然死亡。全国各地发来的谴责信堆满传达室,甚至有死亡的威胁。退役,是李宁唯一的选择。退役后,李宁没有顺理成章地进入体制内。他放弃了进大学、出国任教、当官员的机会,接受李经纬“出任健力宝集团总经理特别助理的邀请,”完成了人生又一次不可思议的跨越。
更多阅读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9)
时代真的变了,整个国家都在巴望着能有更多的突破。这一年,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八六三计划”,直接推动了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风云骤起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8)
改革的力量确实强大。新的潮流,新的风尚,从沿海吹到内地,接着席卷西部。一天当中,小老板刘汉元最轻松的时刻,就是骑着永久自行车来回于饲料厂和住所之间。这年3月,他用养鱼积累起的全部资金,在老家永寿这座古老小镇上圈出八分地,建起了西南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7)
未来的商业史研究者回看中国历程,也就是在1986年,许多在后来企业家名册上可圈可点的人物,十之八九都能在这年找到属于他们的转折与痕迹。或许,这些痕迹与经济无关。但无可否认,从他们转折点上,延伸出了长长的经济线条。与选择创业的梁稳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6)
在国有企业沈阳防爆器材厂破产的同时,很多人忽略了该年有70万家民营企业倒闭,10万多家处于并、转状态。然而,死亡意味着诞生。当石永阶因为企业破产而不敢出门,诸多企业被大浪淘沙淘掉时,有1500万家民企勃兴。这些企业怀着一种破釜沉舟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5)
企业生命同样印证着盛衰交错的生存法则。每一天,经济新芽冒出,也有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夭折,日薄西山的老枝枯萎。年中,中国青年报记者郑鸣拍摄了一幅叫《倒闭后的滋味》的照片,引起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照片上的人物石永阶随之一夜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