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1979:富起来吧(8)
改革的步子,走得不紧不慢,但人们总能在空气中嗅到改革的味道。还有很多细节,因为主角当时的不起眼,而被历史轻易掠过。似乎与经济无关,却又实实在在是经济的铺垫。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15岁的王文京考入大学,因此成为了家族的荣誉。 七十年代末期的中国,供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道路只有三条:招工、当兵和考大学。“招工,我没有背景;当兵,成分不好;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考大学。”王文京说。恢复高考是1977年的事情,王文京正读初中三年级,“第一次听说,中国恢复高考,可以考大学了,有的人可以成为大学生了,我想就是说以后做一个大学生最好。”两年后,王文京到了省城,投考西南政法学院,未被录取,阴差阳错地进了江西财经大学。据说时隔多年,王文京常暗自庆幸自己与法律的失之交臂。但第一志愿落榜后,他还是自怨自艾了好久。 在江西财经大学,王文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财富故事。他读了一套书,介绍美国十个企业家和日本十个企业家的传记故事,一套20本,“我开始梦想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开创一个实业。如果这个实业对社会有所价值,就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一个企业,而且这个企业要变得有生命力。”直到现在,这套书王文京还一直保存着。这年考上大学的,还有只比王文京大一岁的施正荣。本该姓陈的施正荣出生时,中国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和他一起出生的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因为自然灾害,家里贫穷,无法同时养活两个孩子。而施家出生的女孩却因病夭折。所以,他被送到施家,骨肉分离。和绝大部分农村孩子一样,施正荣从小插秧种田,泥地里摸爬滚打,饱受蚊虫叮咬。那时他不断勉励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1979年,16岁的施正荣顺利考上长春理工大学,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在甘肃,潘石屹也考上了兰州培黎学校,虽然只是中专。临走之前,老潘的父亲将自己头上还不算太破的帽子戴在儿子头上,把儿子更破旧的帽子留给自己,说:“孩子,你要出门了,不管在什么时候,没事不要惹事,有事不要怕事。”
记住老父亲话的潘石屹,独自一人挤上了去兰州的火车。当他赶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踉踉跄跄赶到学校时,学校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站在教学楼前,身心俱疲的潘石屹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坐在楼梯口睡着了。有人推醒了迷迷糊糊的他,“你是我们班的,跟我来吧。”叫醒潘石屹的是班主任老师。老师将迟到的小潘带到教室,让他做自我介绍。“我忘记自己说了一句什么话,但我刚一开口,全班哄堂大笑。”潘石屹猜测,“那可能和自己的口音有关”。直到今天,西北口音依然无改的潘石屹,取了一个海归老婆,成了一个“古灵精怪”的房地产商。
更多阅读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8)
9月15日,《新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该报资深记者王志信采写的报道:9月12日,当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校友荟集东北农学院,欢庆40周年校庆的时候,全国第一位兽医外科博士、该校毕业生王宗明却游离于喜庆之外,在校内通街大道旁支起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1)
“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苏芮《跟着感觉走》1988:海岛狂欢理想主义的情怀在继续蔓延,狂欢却成为整个国家的主旋律,海南、北京、乃至全国:吴一坚与景柱孤身闯海南,多年后前者为“陕西首富”,后者当上“海南首富”;石油大王龚加龙起
《奔腾入海》1985:中国有了“万元户”(1)
“是谁在练太极风生水起?” ——周杰伦《双节棍》1985:中国有了“万元户”“万元户”这个新名词,席卷大江南北,深入到人的内心,演变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的代名词:尹明善和翟美卿挤进了“十万元户”甚至
《奔腾入海》1980:呐喊——中国个体户元年(1)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鲁迅《呐喊》1980:呐喊——中国个体户元年沉湎了几代的经商意识
《奔腾入海》1979:富起来吧(9)
一本《当中国改变世界》的书将21世纪的开端定格在1979年。就在这一年,玛格丽特8226;撒切尔与邓小平,两个看似互不相干的大人物共同震撼着世界。他们提出相同的口号,都借用弗朗索瓦8226;基佐的号召“富起来吧!”前者当选英国首相后,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