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1978:光明的中国(3)



不仅仅只是邓小平有意无意的几句讲话,应该说整个78年的政策、舆论环境都在发生显而易见的改变。这恰是大众情绪的体现:渴望改革。

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允许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在城镇或者农村的基层组织统一安排和管理下,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

随后《人民日报》发表一系列文章,批判过左倾向,赞成个体经济的发展:

赚钱就等于搞资本主义?这是万恶的“四人帮”编造出来的。这个谬论不批判,社会主义事业就还要受影响(《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

人们爱用“大河”与“小河”来比喻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相互依赖关系。“大河有水小河满”,这说明只有国家和集体经济发展了,个人的收入才能增加。但是,大河的水是小河汇集起来的,“小河水涨大河满”,不也是一个大家熟知的道理吗(《姓“钱”和姓“资”是一家吗?》)?

江、浙地区的“老虎灶”陆续恢复了,各地历来受群众欢迎的茶馆、风味小吃店、说书场……,是不是也可以恢复,来一个“旧瓶装新酒”,满足广大群众的渴望呢(《恢复“老虎灶”的启示》)?

|www.aihuau.com|1

3月18日,邓小平主持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大会改变了知识界的命运,这才有了新时期人才辈出的局面。出席大会的若干人中,有个叫任正非的青年。他文革时在重庆读大学,毕业后参军,是年从部队转业,10年后,创立了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价 “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的华为。他本人在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世界100位名人,也是作为“商界巨子”入选的唯一中国人。

伟大的变革,需要伟大的思想作为先导。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文章引发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虽然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门的某些负责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表态”、“不卷入”;汪东兴在不少场合指责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毛主席思想的”,责问“这是哪个中央的意见?”加以压制。但讨论受到党中央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胡耀邦等多数同志的积极领导和支持。

 《奔腾入海》1978:光明的中国(3)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只有亲历过1978年12月的中国人才会明白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西宾馆举行。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总结讲话,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国家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此时算起,改革开放的30年,最终被证明是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的30年。这30年,能从昨天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全在于起点高、起跳早。若将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在历史的坐标轴上进行评价,即使时间的纵轴再延长几倍,都不会缩小它的贡献。

每一代人都需要自己的革命。政策的鼓励,舆论的支持,社会环境的好转,商业形态处于一种懵懂的姿态萌芽。在历史的感召下,许多出身困苦的人,主动或被动地纷纷走上个体工商户的道路,积攒原始资本,为今后的从商之路埋下伏笔。这些企业家包括,本土日化大王陈凯旋、2003年死于非命的钢铁大王李海仓以及三十年后在低压电器行业形成鼎足之势的“柳市三雄”中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与德力西集团董事长胡成中。

1978年用陈凯旋的话说,是一个“垃圾都能卖出价钱”的年代。这年,已经在广州打工三年的他正式跳入商海。

三年前,普宁流沙公社流管站组织青年外出打工,高中刚毕业的陈凯旋通过熟人介绍争取到一个名额。最初在棠下广州市化工研究所做建筑工,而后到沿江路清拆旧楼,还在黄埔新港挖排水工程,陈凯旋做的都是苦力活,只求温饱,不求其他。提起这段经历,陈凯旋感叹:“很苦,但受用无穷。”

单干后,起初做些小规模的买卖,只要赚钱,他什么都做。直到看见宝洁,这个早早进入国内的世界标杆企业用眼花缭乱的广告撩动起了陈凯旋好奇的神经。他顿悟式地发现,家乡的广大地区,物资匮乏,消费需求渐涨。

1978年春节,陈凯旋用3000元的储蓄装了满满两箱洗衣粉、洗发水回家倒卖。从此,他每周奔波于广州与潮汕地区倒腾商品。卑贱的命运在瞬间被改写,跑遍了潮汕地区各大乡镇的陈凯旋积累起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倒卖商品终究是买低卖高的“小本生意”,有了积蓄的陈凯旋决定办家生产洗衣粉的工厂。为了拉开档次,他花了5000块钱在县电视台做了立白“史上的第一个广告”。广告的效果吹糠见米,不到半年,“立白”洗衣粉占据普宁县60%的市场份额。之后,陈凯旋一个个地上门拜访临近县城做洗涤的商户,游说他们成为自己的经销商,并带着他们到普宁县观摩。队伍慢慢地扩大,陈凯旋在广州成立了立白洗涤用品有限公司。一年过后,立白的销售额做到了一个亿,产品占领了潮汕地区。

日化行业内有个默认的“潜规则”,厂商间以赊销的方式先货后款,就连宝洁也不得不遵守这样的“中国国情”。经销商胃口有多大厂家就得铺多大的货,货款再多厂家必须垫着。1996年,陈凯旋广撒英雄帖,请全省日化行业的经销商,到广州参加立白招商大会。

在会上,陈凯旋想方设法说服经销商现款现货。反抗的姿态形形色色——臭骂、白眼、当面把他恭敬递出的名片扔进垃圾桶里……构想失败,陈凯旋没有放弃。他找到最初跟着立白拼天下的经销商们,逐一谈话。最终,广告的强势拉动,忠心经销商们的全力配合,立白“广东攻略”立竿见影。几个月后,到处都是立白的产品,一些“相信陈凯旋不是骗子”的经销商主动找来寻求合作。第二次经销商大会超出想象的顺利。“跳得最凶”的经销商抢过话筒表态:“老陈,我们服了。”

2008年1月28日,3000多人的礼堂,数千名业内精英的注视,陈凯旋畅谈《立白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创业的时候,国内日化行业早已兵荒马乱,一些产品价格奇高,更多的消费者买不到或买不起优质的洗衣粉,所以我们觉得一定有市场,抱着这个朴素的理念,我们坚持做下去,所以就有了立足的机会。

没有任何一条路是畅通无阻的,做企业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太多规则的瑕疵,我们不断完善,不断地改变规则,所以就有了机会。很多人抱怨找不到机会,问问自己,你对规则的理解和利用有多少?

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心存善念。因为只有首先对别人好了,别人才会同样地回报你。所以我们的合作伙伴、经销商、供应商,乃至员工,都是我们大家庭的一员。我们选择了一个不被看好的行业,选择了一条注定充满坎坷的道路,我们深知自己的弱小,所以我们走一步看一步,从产品、市场、工厂、渠道、品牌、知名度,一步步地提升,一点点地学习。失败的变数太多,我们尽可能地走得小心,走得平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着自己的责任。做企业如做人,我们不能留下大笔的财富,但我们至少可以留下一个让人尊敬的名声。

其实这是一条简单的道路,作为立白,我们就这样坚持了14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0818.html

更多阅读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9)

罗小甲是特殊的。因为,不能迅速转化成货币的知识显得无足轻重,这是1988年的中国困惑。而同年,美国知识界开始形而上的追求,他们尝试着将企业引入关注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而

《奔腾入海》1988:海岛狂欢(1)

“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苏芮《跟着感觉走》1988:海岛狂欢理想主义的情怀在继续蔓延,狂欢却成为整个国家的主旋律,海南、北京、乃至全国:吴一坚与景柱孤身闯海南,多年后前者为“陕西首富”,后者当上“海南首富”;石油大王龚加龙起

《奔腾入海》1985:中国有了“万元户”(1)

“是谁在练太极风生水起?”              ——周杰伦《双节棍》1985:中国有了“万元户”“万元户”这个新名词,席卷大江南北,深入到人的内心,演变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的代名词:尹明善和翟美卿挤进了“十万元户”甚至

《奔腾入海》1980:呐喊——中国个体户元年(1)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鲁迅《呐喊》1980:呐喊——中国个体户元年沉湎了几代的经商意识

《奔腾入海》1979:富起来吧(9)

一本《当中国改变世界》的书将21世纪的开端定格在1979年。就在这一年,玛格丽特8226;撒切尔与邓小平,两个看似互不相干的大人物共同震撼着世界。他们提出相同的口号,都借用弗朗索瓦8226;基佐的号召“富起来吧!”前者当选英国首相后,坚决

声明:《《奔腾入海》1978:光明的中国(3)》为网友温柔尝尽了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