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没有用的》
事实上,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味强调教育的"无所不能",把知识当作教学的目的,而忽略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其直接后果就是控制甚至毁坏了孩子的想象力。对于教育来说,这应当也算是一种人文灾难,这决非耸人听闻。 究竟要不要分数?

分数是最好的评价手段吗? 教育者很容易为了分数、为了眼前的教育利益舍本逐末。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把阶段性的分数作为评价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比如,为了升到好一些的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全中国的家长没在一起开过会,但有一句话异口同声:"孩子,只要你有了好分数,其他的一切你都不要管。"这真是一个可怕的国民共识! 社会还流行一个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误导了很多人。其实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道理很简单,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其实不重要。比如,没能在幼儿园时期进行最有效的智力开发,难道孩子将来就一定没出息吗?小学升初中升不到好学校,就一定失败了吗? 这个道理大家都能理解,但很多教师和家长就是做不到。这就将引出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那就是:除了分数和升学,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孩子的发展? 人的发展需要评价,分数是其中一种手段。分数评价的好处是简单明晰,缺点是"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孩子",把大多数的孩子变为所谓"失败者",如果有更好的评价手段,分数评价方式毫无疑问应当摒弃。 客观地说,分数评价方法与人的发展规律是相违背的,因为人的发展是呈模糊状态的,这一点所有人都有共识,而分数评价的逻辑是强行分析的逻辑。 "模糊"的评价之道 有一天,哲学家青蛙遇见了蜈蚣,久久地注视着,心里很纳闷:四条腿走路都那么困难,可蜈蚣居然有成百条腿,它如何行走?这简直是奇迹!蜈蚣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然后迈哪条腿,接着再迈哪条腿呢? 于是,青蛙拦住了蜈蚣,问道:"我是个哲学家,但是有个问题我解答不了,你有这么多条腿,是怎么走路的?" 蜈蚣说:"我一直就这么走的,可谁想过呢?现在既然你问了。那我得想一想才能回答你。" 这一念头第一次进入了蜈蚣的意识。事实上,青蛙是对的--该先迈哪条腿呢?蜈蚣站立了几分钟,动弹不得,蹒跚了几步,终于趴下了。它对青蛙说:"请你再也别问其他蜈蚣这个问题了,我一直都在走路,这根本不成问题,现在你把我害苦了!我动不了了,成百条腿要移动,我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