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1)



系列专题:《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好方案:沟通力》

  第七章

  可信度: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信任通常被认为是实现良好合作关系最重要的因素。如果高度信任对方,就可以毫不怀疑地接受对方之言,相信对方的承诺。金融机构和经纪人之间仅凭信用就在每天成交数千宗买卖,他们之间只不过匆匆握一下手或在电话里交谈几句。同样,两国政府间的信任使它们相互仰仗对方的军事和经济支持,而奉行各自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否则一切将行之不通。

  反之,极度不信任会导致摩擦,使问题难以解决。如果我不信任你,我也许就根本不愿意同你打交道。我可能认为凭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要比同你一块儿干安全得多。如果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与实际不符,我怎么能同你协商?如果不能指望对方遵守协议,为何还要费劲去达成一项协议?事实上,我们都认识到相互信任的价值和彼此猜忌的代价。

  大多数人际交往都在完全信任和极度猜疑两个极端之间徘徊。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双方都愿意看到彼此拥有更多的信任。但如何才能增加信任,我们对此并无把握。

  信赖和怀疑是两种思维方式。有时我们认为,同别人交往的目标就是完全信赖对方。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危险的。我们需要的不是纯粹的信任,而是有根有据的信赖。光追求一种理想的状态是不够的。我们应当在一定基础上信任别人,并且保持适度的怀疑。

  对方对我的怀疑,有些是由于我的某些做法引起的,有些则与我无关,是他本身的想法。为了让对方更有理由相信我,我应当增加自己行为的可信度,并努力使对方更准确地理解我。同样道理,我对你的信任,一方面有赖于你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我对你的看法。因此,我们可以制定出一个为改善关系而切实可行的目标,每一方都可以无条件地实施。这一目标应是:

 第34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1)
  ◎ 高度信任彼此的言行;

  ◎ 准确评估信赖对方所要担负的风险。

  本章的第一部分探讨我们自身的可信度——哪些行为会导致对方的不信任,我们能如何改进。第二部分讨论对方的可信度——对方的哪些言行会招致我们的怀疑,我们该怎么做。最后就滋生猜忌或增强信任的原理做一番简述。

  自身的可信度

  自身的言行:可能造成对方不信任自己的原因

  我们在考虑信任问题时,通常会问对方是否值得信任。在任何人际关系中,只有一个人我可以有效控制,并可使其更值得信赖,那就是我自己。最容易改变的是自己的行为。

  我们的行为反复无常吗?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通常是因为行为捉摸不定,这可以由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做法,这完全与谎言和骗术毫不相干,然而却会使别人觉得我难以捉摸。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人会信任天气预报员。我们不怀疑他的真心诚意,他肯定在气象图上花了不少工夫,也绝不会蓄意欺骗大家。我们只是不能完全相信他的预测。同样道理,我们也不会完全信任指点该买哪只股票或预测股市走势的经纪人。这两种情况下,他们面对的都是难以预测的事情。

  人类的行为也同样捉摸不定。即使我们自己有时也会为自己干出的事大吃一惊。时间的推移、新的思维和情况的变化都会使我做出几个星期之前想也想不到的事情来。我自己尚且如此,你就算再了解我,也不能准确预测我以后的行为。

  双方沟通是否不经意?有时我们随便说的一句话,别人却当了真,这也会破坏我们的可信度。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回答说:“11点应该到家了。”你可能当了真,计划11点半跟我谈什么事。我却认为我只是尽量估计了大致回来的时间,并没有作出承诺。不管你的理解是否合理,我的沟通显然马虎。如果我经常说话不当回事,你却总以为是说定了,几次之后,你完全有理由认为我这个人不可靠。

  我们是否没把明确的承诺当回事?即使作出承诺,对方也明白无误,这里仍然会有问题。因为有些人很重视信守诺言,有些人却不怎么把它当回事。这时,问题并非在于是否故意欺骗他人,而是无法了解别人现在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将来的思维方式。每一项承诺都有其暗含的条件。我和你约定星期二一起吃午饭,这是一项承诺,但是如果有什么在我们看来非常重大的事情发生,任何一方都可以改变决定。比如,你病了,总裁召你回华盛顿或者其他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了,你都会取消这个约定。

  假如我同意做代孕妈妈,以一万美金的价钱通过人工授精为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妻生个小孩。到孩子出生后,我变卦了。我想要留住这个孩子,发现自己在情感上对这个孩子所负的责任要比一纸契约更重要。我没有想到这个情况会发生,别人也没有预料到。我“不守信用”并非因为我不诚实或想要故意欺骗别人,而是因为情况的发展是我事先所不能预料的。我们对承诺的轻重看法不一,对在什么情况下能放弃承诺也有不同意见,这时就免不了要产生分歧。

  我们靠不住还是没有诚信?如果我故意误导你或对你撒了谎,你完全有理由不相信我。欺骗的方式有多种:我可能撒谎;答应了某件事却根本不打算履行;或说出的话表面上是正确的,实际上却在故意误导他人。我这么做可能也有我的苦衷,也许我事先答应过别人要保守秘密,或者只是不想让你难堪;也许我撒谎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误或错误:“打了好几次电话都没有通”,“支票已经寄出来了”,“对不起,没收到你的留言”,“我肯定锁门了”。或者我故意让你掉进我设下的圈套,使你日后上当。

  一句谎言能招致很大的不信任。我说过的一百句话里哪怕只有一句是假的,你也会因此而完全不信任我。除非你能摸准我何时说真话,何时不说真话,否则,一旦发现我稍有假话,你会全盘否定我的言行。

  以诚取信

  取得别人的信任符合我的利益。如果我值得对方信任,不管对方是否同样值得我信任,我的言行肯定会减少争端发生。我没有欺瞒你,你就没有理由生我的气,反过来欺骗我。如果我诚信可靠,你也知道这一点,我的话对你影响力就更大。你会更加看重我说话的真实性和作出的允诺,你也没什么可疑神疑鬼的,双方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1157.html

更多阅读

第33节:不追求最好的‘管‘,要防止最坏的‘管‘(1)

系列专题:《本土管理文化精髓:管人要靠恩威德》  第三节 不追求最好的"管",要防止最坏的"管"  螳螂说:那个用螳臂挡车的家伙一定是脑袋进水了,  我们应该"搭车"才对啊!  在《红楼梦》第十三回中,有一段王熙凤梦中与秦可卿的对话。

第34节:细微之处见真功(2)

系列专题:《行走职场江湖的智慧: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一个人能否成就卓越,取决于他是否做什么事都力求做到最好,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些再平凡不过的小事。所以在工作中,哪怕事情微不足道,你也要认认真真地把它做好。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

第34节:七、竞底之下,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1)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七、竞底之下,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  如果问中国企业家们对手下员工的印象,他们一定会普遍认为:中国员工的敬业精神不强,职业操守不够,因而执行能力不足,献身精神太差。在此,竞底者对被竞底者的定位,实

第34节:理性决策以正合,灵性决策以奇胜(4)

系列专题:《大智大勇领导智慧:非常时期非常领导》  舒尔兹为什么相信自己的直觉,而不相信市场调查?因为他已预测到调查结果多半是这样的忠告:美国人不会花3美元买一杯咖啡。像舒尔兹这样凭直觉来作商业决策,在有些人看来未免太过草率。

第34节:坦诚直言学会表述己见,倾诉自我(9)

系列专题:《走出职场困境:八大策略变身职场达人》  在下面的故事里,梅丽尔(Meryl)的新同事挑起事端,使得同事之间的关系极度僵化,随时有一触即发的危险。起初,她总是站在同事的角度为他人着想。最终,为了强调自己的工作表现和获得基本的工

声明:《第34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1)》为网友我要向前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