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好方案:沟通力》
让步并不能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虽然避免了争执,却也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就谈不上掌握达成共识的技巧了。交往中难免遇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缺乏这方面技巧,彼此关系就会触礁。因此,光解决眼前问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看到眼前的交往对将来所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彼此间的关系。 特别在生意场上,一些人试图用钱去买关系,而不是去建立关系。在生意上给对方塞些“好处”有时确实能帮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拿到优惠待遇,但同时也会使别人产生怀疑。没有人会愿意信任一个以买卖手段来解决问题的人,也不会有人愿意有被收买的感觉。 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认识到绥靖政策对国家间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1938年慕尼黑会议的惨痛教训至今仍清晰地留在世人的脑海里。当时张伯伦错误地认为向希特勒一味妥协就能换取“一代人的和平”。 寻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国家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解决分歧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理性、理解、沟通、信赖、非强制性影响他人的手段和互相接受等方面。光靠在实质问题上让步是不能取得这些要素的。如果我们让对方知道他们可以指望我们做出让步,那么一个公平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机制就永远也建立不起来。
![第8节:分清人际关系和实质问题的不同(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62263186594.jpeg)
通过让步来换取一种关系就好比向勒索者屈服一样,你付得越多,对方索价就越高。向对方妥协和要挟勒索,都不可能为将来公平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当然,欠债还钱是必须的,我这样做有助于加强双方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个信用问题。我给予的是对方有权得到的。相应的标准是我还我所欠,而不是希望我的付出足以换取善意的举动。 通常有两种观点支持让步策略,把实质性让步作为建立良好关系的一种方式。第一种观点认为,双方让步越多,分歧则越少。诚然,有时在某些问题上作些让步是明智的。或者我俩本来关系就不错,彼此心照不宣,今天我做个让步,明天你也会迁就我一下,彼此有来有往。但需要明确的是,我让步只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是指望用它改善双方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是既然一方想改善关系,他必须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有效维护共同的利益、明智解决彼此的冲突对双方都有利。没有理由让某一方做出单方面实质性让步从而使双方受益。即使短期内,一方从中获得的好处多于另一方,从长期来看,双方仍是平等互惠的。给双方关系开价本身便破坏了这种关系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关系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容易让实际利益本身影响获得这些利益的方式。我们要么让短期利益占据上风,从而影响双方的长期关系,要么将实质性分歧和解决分歧的方式混为一谈——比如说,要求对方做出实质性让步或自己做出同样的让步作为改善关系的方法。建立良好关系首先要将解决实质性问题的方式同问题本身区分开来,然后逐个应对。根据这一前提,下一章将阐述实现良好关系目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