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好方案:沟通力》
在国际事务中,热点问题总能引起更多的关注,而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要重要得多。不论苏联官员是否出于国内原因封锁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消息,不让处于下风的邻国知道,还是美国总统出于大选的考虑而猛烈抨击苏联,这样做都将以牺牲双边关系为代价。
![第7节:分清人际关系和实质问题的不同(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62268881517.jpeg)
即便我们确实考虑到彼此间的关系,我们很可能拿结果去衡量这种关系,比如能否获取利润、能否招揽回头客、客户是否及时付账、工会是否会罢工等。我们应当思考彼此交往的方式,寻找可供改善的地方。如果一个小企业主不懂得与人相处之道,他会发现顾客越来越少,客户付账不及时,每次合同到期之时便是工会罢工之日。 如果我们单独考虑如何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处理起实质问题来就会更得心应手。同样面对账户透支,一对夫妻可能只当是小事一桩来处理,双方只需更好地协调一下即可解决问题;而另一对夫妻可能就会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吵,相互指责、挑毛病,结果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因此,要轻松打造良好关系,我们不光要考虑实质问题,更要注重交往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分别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 将关系目标和实质结果分开考虑 即使有人将相处过程和实质结果分开考虑,仍然会有放弃一方面保全另一方面的倾向。我可能会发现:我与他人分歧越少,就越能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想法往往会导致同样错误的两种行为策略:一是我执意要求你同意我的观点以促成我们之间的良好关系;二是我在实质问题上向你妥协,以此希望改善双方的关系。这两种将实质问题和交往方式混为一谈的做法,会削弱双方关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不要使双方关系依赖于意见一致与否。我们要求另一方让步时,可能这么说: 别小题大做了。不值得让这个问题破坏我们的友谊。听我的,没错。 在商业往来和国际关系中,要求对方做出实质性让步是一种常见的建立关系的策略。比如:在同越南政府的关系上,美国就曾宣布“只有当河内解决美军失踪人员问题并从柬埔寨撤军,才能改善双边关系”。 其他国家也同样以改善关系为诱饵,要求别国做出实质性让步。前苏联要求美国停止核试验并遵守美苏限制战略武器第二次会谈达成的协议,从而改善双边关系。美国则反过来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并允许更多的持不同政见者离开前苏联。不管两国政府的要求多么正当合理,迫使一方做出让步对双方将来处理分歧没有任何好处,可能会导致双方提出更多的单方面要求,而不是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人们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在开始一项实质性谈判之前,我们通常会问:“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的立场是什么?”然而当我们希望改善同别人的关系时,我们往往会问:“他们应该做什么?”这种思维定式反映了人们普遍持有的一种观点,即改善关系应当由对方来努力。 如果换位考虑问题,效果会好得多。在实质性谈判中,如果我们试图影响对方的决定,应当首先问自己,我们想要对方做出什么样的决策(然后再考虑我们应当采取什么行动来影响对方做出那样的决策)。在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时,假如我们更能掌握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别人的,我们应当自问,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善这种关系。 不要试图换取好的关系。许多人认为他们能够要求(并且取得)实质性让步来作为实现“良好”关系的条件。另一些人则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实质性让步“换取”良好关系。但在当前问题上让步,无助于建立一种解决未来问题的机制。良好的关系不能买卖。因此,为了拥有良好关系而做出实质性让步只能适得其反。 一位年轻女孩对男朋友的离去百思不解。她说:“两人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实质问题都重要,所以我在所有事情上都很快让步。”心理医生帮她分析,指出:“谈恋爱需要两个人,你怎么体现自我?如果你在所有事情上都很快让步,你的存在岂不是可有可无?你的男友需要一个有思想、有观点、有情趣的伴侣。你一味地让步,对他来说,短时间内一切都会简单顺当,但慢慢他就会觉得你们之间的关系不那么尽如人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