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股市大赢家:我用K线写日记》
谢 辞 年少时,我梦想成为作家,心目中念大学的第一志愿曾是中文系。看多了成名作家的文章后,我自叹不如,出于就业的考虑,从众选择了理工科系。后来,阴差阳错踏入股市,但心中对于写作一直念念不忘。没想到在股市打拼了十多年后,竟然可以重温写作的旧梦。回顾这一切,我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在此我只能选择几位关键的人聊表心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公司的负责人蔡丽珠小姐。她在我车祸受伤后找不到工作时,录用了我,还安排我住在公司。共事十多年来,她从未对我讲过一句重话,从不过问我进出什么股票,还允许我操作自己的头寸。2004年底,我因为个人生涯规划而离职时,再三地向她道谢,她很客气地说:"我又没教你什么!"但我知道,她在我很年轻的时候给了我一个舞台,让我可以自由发挥,不断和别人竞技,而这正是股票投机成功的基础。 我也要感谢财讯文化事业执行长谢金河先生。从刚进入股市,我一直是"谢金河讲座"的忠实听众,直到今日,我时不时还会回到谢先生的讲座充电。承蒙他辟出《先探》杂志的版面让我发表文章,更让我受宠若惊。我还要谢谢《今周刊》团队,梁永煌社长找我出书,对我是莫大的肯定。我也很荣幸能与《今周刊》专业的团队合作,尤其是编辑陈怡甄小姐。 接下来,我要感谢史蒂华小姐。她在这本书上所花费的时间,够她自己写一本更棒的书。严格地说,这本书是我与史蒂华小姐的共同著作,从文章结构、内容裁剪到句词标点,她都全程参与。在我自觉文章洋洋洒洒、自鸣得意时,她会适时修正我的遣词造句,告诉我真性情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在我面临写作瓶颈,无法畅快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她会推荐其他领域观点相近的好文章,来激荡我的思路;尤其当我在股市失利时,要不是她的加油打气,我实在没有心情写作。我很惊讶地发现,我在操作失利时写的东西反而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总之,史小姐是这本书的指导教授,帮我释放出写作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