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育婴专家的成功之路:贝因美是谁?》
联想的成长是我们有目共睹的。1984年,在现在的中关村海颐路的一间平房里,柳传志和他的11位同伴创立了联想公司,公司的第一笔大业务就是替中科院购置的一批500台国外的计算机验机,当时的环境是非常艰苦的。现在提起来,许多联想的元老们都感慨万千。 炎炎夏日,工作场地不够,他们就一批一批开箱检验,检验完了重新装箱,搬走;再开一批,如此这样的工作了好几个月,得到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一笔70万元的资金。对于当时的联想人来说70万元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把它分掉,每个人都会成为当时大家都羡慕的万元户,可是经过一个下午的讨论,每个人都无条件的同意将这笔钱投入到联想汉卡的研制中去。 当时联想喊出的口号是"扛起民族IT产业的大旗"。参与当年创业的老员工和后来加入联想的新员工都会把这句话放在心里,这才是联想十几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却能屹立不倒,一路前行的根基。 债主成了股东 提起贝因美的创业历史,许多老员工常常跟我提起当年贝因美发展中遇到的一件令他们难忘的事:

1995年,迅速发展的贝因美资产增长到近3000万元。位于余杭的工厂生产流水线上三班倒还是没法满足不断发来的订单,源源不断的汽车等在工厂门口拉货。这年年底,一家国际食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年度报告中,将"贝因美"列为中国市场潜在的"第一号对手"。 为了扩大产能,贝因美决定投资建设新的工厂,1000多万的资金下去,一个现代化的工厂正在拔地而起,并拥有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营养米粉生产线。中国民族米粉帝国的梦想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但此时看不见的危险正向他们慢慢逼近。 对于当时快速膨胀的市场,到处需要大量资金流来维系运转,贝因美的现金流正经受巨大考验。市场形势悄然间也发生了变化,国内一些食品厂看到这个市场的利润纷纷低价入市;而亨氏、雀巢也加大广告投放力度阻击贝因美营养米粉销售。 到了1997年,贝因美的员工们已经10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了。那年春节前,40多个原材料供应商把谢宏堵在了办公室里。"我说大家也累了,先吃饭再继续讨钱吧。"在附近的一家小酒店,很少喝酒的谢宏那天把自己灌了个结实。在这之后,一些债主戏剧般地成为贝因美的股东。 当年的债主,现在公司的一位股东说:"那天他的诚恳和自信打动了我,一个把事业当成生命的人,你没有理由怀疑他会取得成功。" 10个月没有工资还能继续加班工作,这在现在想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当时贝因美的员工就是这么坚持着过来的。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离开贝因美,他们在努力加班加点生产的同时心中执着地坚信:贝因美一定会渡过困难,一定会击败洋品牌,一定会成为中国婴儿米粉行业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