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6)

 第54节: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6)


系列专题:《美国经济灾难的前因后果:美国大萧条》

  最后,凯恩斯的论述认为相比较于地主和企业家,赚取工资者将他们收入中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所以工资单总体数额的下降会带来灾难,因为消费会减少而储蓄会增多。首先,这并不总是正确。它假设(1)劳动者相对"贫穷",而非劳动者则相对富有;(2)相比较于富人,穷人将他们收入中的更多部分用于消费。第一个假设并不必然正确。通用汽车的总裁毕竟也是个"劳动者",而米奇·曼特尔(Mickey Mantle)?? 米奇·曼特尔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棒球运动员。也是如此;另外,也有很多地主、农场主和零售商很贫穷。通过调控赚取工资者和其他人的关系以达到调控穷人和富人关系(如果我们确实需要调控的话)的目的是拙劣和无效的。第二个假设通常是但不必然是正确的,正如我们在上文已经看到的那样,我们已经认识到鲁贝尔经验主义式的研究说明了富人和穷人之间收入的再分配不会对社会的消费-储蓄比例起到明显的影响。但是我们这里还是暂时将我们的反驳放到一边,姑且承认工资总额的下降会使社会的消费-投资比例转向储蓄,而减少消费。那会怎样呢?这样所产生的影响是我们所高度褒扬的。因为正如我们所见,任何社会的时间偏好倾向储蓄而远离消费的转移都会加速恢复的到来,同时萧条时期漫长的调整过程也不再需要了。任何从消费向储蓄的转移都会助长经济的恢复。所以,尽管工资率削减确实导致了消费下降,这让人忧心忡忡,但萧条会被飞快地医治。

  最后一点:"劳动数量"的多余是由人为的高工资率引起的,它是一种工作时间数量的多余。这意味着(1)事实上的工人失业,和/或(2)被雇用工人的工时减少。如果一定数量的工作时间是多余的,工人会被完全解雇,或者更多的工人会发现他们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同时他们的工资总额也相应减少。在萧条时期,后一种方案通常被采用,它被称为"散播工作"。事实上,它只是在散播失业。情况并不是在大多数的工人充分就业的同时其他工人失业,而是所有工人都未充分就业。广泛地采纳这种方法会使人为的工资一直保持着,而这是荒谬的,因为没有人能真正从高工资率中受益。如果每周工资率相对较低,那么每小时工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又有什么作用呢?此外,工时缩减方案会使未充分就业一直持续下去。失业人数的大量存在会给人为的高工资率带来巨大压力,同时被雇用工人之间又会产生过度竞争。向大多数未充分就业者提供保障,会减轻这种压力--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工会会喜欢这一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许多例子中,要求缩短工时的人自然也会要求保持较高的每小时工资率;这样就可以"使每周税后实得工资保持不变";这种对较高实际工资率的要求当然是无理的,它总伴随着生产的削减和进一步的失业。

  减少工时以"分享工作"也会使每个人的实际工资率减少,同时降低普遍的生活标准,因为生产水平不仅会降低,而且会明显缺乏效率,同时工人的生产能力也会显得不足。这会进一步加大人为保持的工资率和自由市场工资率之间的差额,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失业问题。

  注释:

  [1]F.A.哈耶克曾对J.M.凯恩斯早期的《货币论》(Treatise on Money)--由于他后来的《通论》更为出色,所以此书相对而言被人淡忘)作了正确而彻底的批判,这些批判对后期的著作也很适用。哈耶克指出凯恩斯简单地假定零利润就足够维持资本了,而低级生产领域的利润加上与此相等的高级生产领域的损失,这将缩小资本结构;凯恩斯忽略了生产的各级领域;忽视了资本价值的变化,忽视了企业家和资本家各自的特点;认为资本结构的更替是很自然的事情;忽视了各生产领域的价格差异就是利息产生的原因;同时他最后也没有认识到商人要面对的问题不是:是投资消费品还是投资资本商品,而是是否投资资本商品,这些资本商品将在或远或近的将来产出消费品。总之,哈耶克发现凯恩斯并不懂得资本理论、利率理论,特别是庞巴维克(B?hm?Bawerk)的利息理论,这一批评在凯恩斯对米塞斯利息理论的评论中得到证实。参见John Maynard Keyn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36), pp.192-193; F.A.Hayek, "Reflections on the Pure Theory of Money of Mr. J.M.Keynes,"  Economica(August, 1931):270-295;同上,"A Rejoinder to Mr. Keynes," Economica(November, 1931):400-40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1443.html

更多阅读

第1节:前言:凯恩斯有‘诡‘

系列专题:《日常生活中的迷局:经济学的诡计》  前言:凯恩斯有"诡"  看惯了"office有鬼"的朋友们,今天要来听我讲讲凯恩斯有"诡"。  凯恩斯是现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因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著称于世。他是

第26节:凯恩斯救不了中国(8)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我们的需求有的是,那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把人们的这种潜在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力。没有房子的人有多少,孩子上不起学的有多少,看不起病的有多少……不需要政府去创造需求,民间有的是需

第25节:凯恩斯救不了中国(7)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这一次的改革,是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来思考一下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过去几年,我觉得我们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搞乱了,政府的手伸得越来越长。比如说,我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时,我参加价格改革。价格

第24节:凯恩斯救不了中国(6)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凯恩斯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中国需要的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改革开放。为什么改革开放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为改革开放,它调动的是亿万民众的积极性,它发挥的是市场的

第23节:凯恩斯救不了中国(5)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还有一次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底,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中国宏观经济全面恶化,出口大幅下滑,呈现负增长,出口转内销不可避免,国内供给突然增加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另外,1993年、199

声明:《第54节: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6)》为网友需要缓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