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4)

 第35节: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4)


系列专题:《美国经济灾难的前因后果:美国大萧条》

  那么,当银行印制新的货币(无论是印制纸币还是增加银行存款),并把它投向商业领域,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6]新的货币流入信贷市场并降低了信贷利率。这就好像为投资而储蓄的资金增加了,它们的效果是一样的:用于投资的资金供给明显增加,而利率降低。总而言之,商人被银行的通货膨胀所误导,他们以为储蓄资金的供给要高于它实际的数量。现在,当储蓄资金增加,商人就会对"更为长期的生产过程"进行投资,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级生产领域",那些远离消费者的生产领域,也就是说资本结构变长了。商人拿着他们新得来的资金,抬高了资本价格和其他生产资料价格,这就促使投资由"低级"(接近消费者)的生产领域向"高级"(离消费者最远)的生产领域转移--从消费品行业向资本商品行业转移。[7]

  如果这是时间偏好的真实下降和储蓄的上升造成的,那么一切都没有问题,被重新延长的生产过程大致可以得到维持。但是这种转移是由银行信贷扩张造成的。不久,新的货币从商业贷款人手中渗透到生产的各环节中:工资、房租和利息。现在,除非时间偏好发生变化,其实也没有理由这样认为,那么人们将仍会以原有的投资-消费比例来花费自己增加的收入。总而言之,人们会重新确立原有的均衡状态,需求会从高级生产领域重新转移到低级生产领域上。资本商品行业的商人将会发现他们的投资发生了失误,他们以前认为可以牟利的产品不能带来收益,因为他们企业的消费者缺乏消费需求。生产高级生产领域的商品被证明是一种浪费,同时不当投资必须得到清偿。

  00人们比较喜欢这样解释危机,即危机是源于消费不足,也就是消费者不能以一个可以让生产者获利的价格进行消费。但是这种解释对于资本商品和非消费品来说并不适用,这些行业在萧条时受到的危害往往又是最严重的。企业对高级生产领域生产的商品需求降低,这是因为需求又逐渐受到旧有的消费-投资比例的支配。

  总之,商人受到银行信贷膨胀的误导,对高级的资本商品进行过度投资,而这类商品的生产要得以顺利维持,就必须伴随着较低的时间偏好以及大量的储蓄与投资;一旦通货膨胀渗透到大多数人民生活中,旧有的消费-投资比例就被重新确立起来,同时对较高层生产领域的商业投资就显得多余而浪费。[8]商人由于受到信贷扩张以及由此导致的自由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所以,"繁荣"中充斥了浪费而错误的投资。正是在这个时期里,人们犯下了许多错误,而这应归咎于银行信贷扩张扰乱了自由市场。当消费者重新确立了符合他们要求的消费-投资比例时,"危机"到来了。事实上,在"萧条"时期,经济对在繁荣时期的浪费和失误作出调整,并重新确立起能满足消费者要求的有效服务体系。这种调整包括清算导致浪费的投资。有些浪费性的投资被全部弃置(就像西部的鬼城,它建于1816-1818年的繁荣期,而在1819年的经济恐慌时期被弃用),有些被移为它用。经济学原理不会顾惜过去犯下的错误,但是现存的资本可以在它的运作下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总之,对于那些可以自愿表述其想法的消费者来说,自由市场以最大的功效满足他们的要求,这里也包括公众对在现在消费和在将来消费之间进行取舍后的消费要求。通货膨胀下的繁荣降低了这种功效,并扭曲了生产结构,它不能再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的服务。危机意味着通货膨胀造成的扭曲濒临结束,在萧条中,经济重新为消费者确立起了有效的服务体系。简言之,这一点非常重要,萧条是一个"恢复"的过程,萧条的结束宣告一切重归正常,经济恢复了最好的功效。因之,萧条远不是充满邪恶的灾难,在繁荣带来了扭曲之后,萧条使经济恢复正常,这是必要而有益的。所以,繁荣需要"衰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1462.html

更多阅读

第5节:关于“帮助”的俗语和名言

系列专题:《需找改变你命运的贵人:贵人多旺事》  关于“帮助”的俗语和名言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离群孤雁飞不远,一个人活力气短。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第35节:自由人生的三个条件(1)

系列专题:《成功经营人生:丢掉你的烂香蕉》  第七章  自由人生的三个条件  温馨提示  找到一位有责任心的人生向导。  下定决心达到最佳的生活状态。  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养成敢于冲破障碍的生活习惯。  掌握自己的思

第61节:关于实力的问题(3)

系列专题:《哈佛大学关于谈判的权威指南:谈判力》  使用合理的客观标准能增强谈判实力。你可以把合理的标准作为说服别人的武器,也可以作为保护自己不迫于压力而屈服的盾牌。(“我可以给你打个折扣,但这个价格本身是不变的。通用汽车

第48节: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7)

系列专题:《美国经济灾难的前因后果:美国大萧条》  [33]Mises, Human Action, pp.556-557.米塞斯同时反驳了一个古老的观点,即繁荣的特征是将"流动资本"不当地转变成"固定资本"。如果事实如此,那么危机将揭示出流动资产的稀缺,同时将抬

第47节: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16)

系列专题:《美国经济灾难的前因后果:美国大萧条》  [24]许多"州银行"以爱国的要求和提供免费服务为由,被劝说加入FRS。即使那些没有加入FRS的银行,也受到了该系统的管制,因为这样它们可以获得纸币,它们将准备金存放在成员银行中。  [25]1

声明:《第35节:关于周期的实证理论(4)》为网友执笔画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