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没有榜样:一模仿就失败》
“您确信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爱迪生问。 “先生,请相信我已经尽力了。”助手面红耳赤地说。 接下来,爱迪生花了不到10秒钟的时间,就测出了器皿的容积。他的方法是:先把器皿装满水,再将水倒入量杯…… 爱迪生的测量方法,真是再简单不过了,然而他的助手却没有想到这个方法,而是按照惯常思维,把原本只需动动手的小问题,当成了高难度的几何题来解。正如奥地利作家霍夫曼斯塔尔所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当然,能成为爱迪生助手的人,绝非等闲之辈,然而正是他的经验让他犯了错。 有时候,人们太相信经验的价值,而忽略了直觉的作用。而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事情成败的恰恰是直觉,而不是经验。这或许就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所宣扬的“无招胜有招”。马云,这个自称连肉都懒得长的“懒人”,他的成功,可以说用的正是“无招胜有招”的武林绝技。 无招胜有招 马云于1964年生于杭州,他从小喜欢看金庸小说,在金庸笔下所有的英雄人物中,他最羡慕的是风清扬。在他看来,风清扬的“无招胜有招”真是酷毙了。沉迷在武侠世界里的马云很顽皮,不努力学习,整天想入非非。在他想象的世界里,自己常与“风清扬”那样的绝代高手呼朋引伴,笑傲江湖。
![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第47节:第七章 每天迎来全新的自己(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73038853372.jpeg)
但是,生活毕竟是现实的。进入杭州师范学院后,马云的玩性才收敛了一些,为了能更接近大洋彼岸的世界,他开始努力学习英语。凭借聪明的头脑,他的英语成绩出类拔萃。 马云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是英语教师,这一干就是7年。相对单调的教师工作渐渐对马云失去了影响力,他干脆辞职办起了翻译社。翻译社经历了最初的艰辛之后,渐渐有了起色。但这时马云又不安分起来,有人出高价雇他去美国讨债,他居然也答应下来,买张机票就去了美国。结果,到了美国,他债没收回,反而被人打晕,丢失了全部行李。最后,他靠在赌场挣的600美元才回了国。 在美国,马云倒了大霉,但同时也撞了大运。在西雅图,马云第一次登录了互联网。他在搜索引擎里输入“Chinese”这个词,发现相关的网页少得可怜。马云又开始想入非非了,他的直觉告诉他:赚大钱的机会来了。回国后,他在杭州开办了名为“中国黄页”的网站,这是国内首家企业信息网。马云招聘了十几名员工,办公地点就设在他自己家里。 这家网站很快引起了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的注意,他来到马云的办公室,面对十几个人和几台电脑,问马云:“你估计这个公司会做到多大?”马云认真地说:“我想起码值50亿美元。”其实,当时公司每月的纯利润不过几百元。马云回忆说:“张书记当时没笑,估计是憋住了。但我是绝对有信心的,因为我做的事情我自己清楚,一定会有潜力,有市场!” 马云本人不懂电脑技术,但他的公司大多都是电脑高手。很多时候,马云就凭着自己的直觉,告诉员工们网站应该实现什么功能。于是经常出现的情形是,老板马云知道应该做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而他的技术精英们都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一次次的事实证明,马云的决策总是对的。 在马云看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未来所有人都会在网上做生意。因此,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大红大紫的时候,马云拒绝了朋友让他做门户网站的建议,建立了“阿里巴巴”,定位为全球企业网上交易平台。他说:“门户有迹可循,大家比拼相当激烈,而我做B2B无迹可循,正是‘无招胜有招’啊!” 据说,“阿里巴巴”这个公司名称正是马云的手笔。因为:阿里巴巴即使遇上四十大盗,也照样能满载而归! “无招胜有招”,在武侠小说中,这是武功的最高境界。所谓的“招”指招式,其实也就是经验,就是模式。“无招胜有招”,意味着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反而能够取得成功。从马云的成功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就是:不要高估经验的价值,直觉或者灵感,往往比经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