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7年经济会复苏 一季度中国经济并未复苏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下滑态势,总体仍然疲软,但局部有回暖的迹象。有三句名言有助于我们客观地看待第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形势:1、毛泽东:“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2、列宁:“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3、温家宝:“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中国经济仿佛一个以跑5000米的速度跑完了10000米的运动员,疲劳躺下休息后,不能仅翻了个身,就误以为可马上再跑10000米的长跑。

    一、中国经济一季度整体低迷,但局部有所回暖

    (一)经济整体仍然低迷

    1、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大滑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比上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是15年来最低点。实现利润2191亿元,同比下降37.3%,而去年同期为3482亿元,同比增长16.5%。如考虑到油价大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由去年同期净亏194亿元转为盈利117亿元,下滑会更严重。前两个月整体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这是过去22年中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2、外贸特别是出口大幅下滑。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大幅下滑20.9%,去年同期增长27.76%;出口总额同比减少17.1%,去年同期增长30.35%。财政部分别于去年8月初、11月初、12月初,今年1-3月月初,6次密集提高退税率,一季度出口退税同比大增29.7%,但出口仍大幅增长。说明出口形势异常严峻,财政刺激出口的政策初战告负。

    3、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减少20.6%,而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1.26%。

    4、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共14642.05亿元,同比下滑8.3%,税收收入下滑10.3%。而1999-2008年的十年间,中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0.18%。

    5、前几年长期供应紧张的煤、电、油、运,需求由热转冷。原煤、发电量、煤油与柴油、原油产量和净出口、铁路与港口货物运输量,要么同比下滑,要么增速比往年明显回落。中国经济自身的活力仍不足,生产活动未明显恢复。

    一季度中国原煤产量增长6.36%,而去年同期增长14.6%。

    2月份中国发电量同比增长5.9%,结束了数月同比负增长的局面。但3月发电量再次同比减少0.71%。整个一季度,全国用电量下降4.02%,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8.38%。

    一季度中国煤油和柴油产量下滑(表1)。而柴油是长途客、货运汽车的主要燃料。汽油产量上升,还是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汽油出产价分别下调900元/吨和140元/吨的情况下实现的。

表1 成品油产量

 中国17年经济会复苏 一季度中国经济并未复苏

 

    一季度,中国成品油和原油出口增加,进口量下滑,净进口下滑(表2)。在经济上升周期内,为保国内成品油供应,中国一度停止成品油的出口,反差明显。

表2 成品油与原油进出口

 

    一季度中国原油产量出现负增长(图1)。中国的石油近四成需进口,国内原油开采十多年来一直满负荷进行。2003-2008年,只有去年1月因大雪灾产量才有负增长。

 


 

    一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仅增2%,而去年同期增15.6%。一季度铁路货运发送量同比下滑6%。

 

    6、钢铁行业经营形势短暂好转后进一步回落。前3个月钢材出口同比分别下跌54%、50%和60%,粗钢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4%和-4%。而代表钢铁行业景气度的几个指标在回升后,因需求不足再度连续下跌(图2),库存明显回升(图3),钢企再度减产,这也影响了发电量的回升。钢铁行业由去年同期盈利440亿元转为净亏损33亿元。

 

    (二)经济局部有所回暖,部分指标保持了高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如考虑到生产资料价格下跌,实际增长更多。

    2、居民收入与消费稳步增长。一季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现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11.2%和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实际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

    3、商品房销售回升。一季度销售面积与金额分别增长8.22%和23.07%。

    4、3月份PMI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并且是6个月以来第一次超过50。

    5、银行新增贷款大幅增加。1-3月,银行业新增贷款分别为1.62万亿、1.07万亿和1.89万亿元,一季度货款同比大增27.11%。

6、汽车产销量回升明显(表3)。

    7、1-3月,民航国内旅客运输量分别同比增长21%、13%、14%,自2008年3月之后再次回归两位数增长。

    二、部分经济指标好转并不代表经济内在活力已经上升

    (一)表现良好的部分指标并不令人乐观

    1、大雪灾使得去年各项指标基数较低。去年一季度发生了百年不遇的雪灾,因此今年一季度航空运输量、社会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发电量等各项指标的表现要打个折扣。

    2、房地产业整体形势仍然严峻。回暖的仅仅是销量,而投资全面下滑。

商品房销售回暖的原因主要是一再降低的利率,各级政府推出的系列优惠政策使得部分边缘需求转为实际需求,另外去年商品房整体销量同比下滑18.51%,积累了不少持币待购的需求。并且销量上升以自住为主,投资性购房并未回暖。北京一季度新房成交平均套型面积为69平方米(其中3月为64平方米),而去年同期为164平方米;上海一季度成交户型面积约为68平方米,同比也大幅下降。在销售整体回暖的情况下,截至3月底,北京有80个楼盘出现零成交,这些楼盘多数为别墅项目、高档楼盘及部分性价比低的中档楼盘。

    商业地产形势更加糟糕。一线城市的空置率上升,租金下滑明显。2月12日,《北京商报》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资金融企业租户不断减少,北京CBD写字楼的空置率已达35%,为5年来的最高水平;租金同比下降4.5%,为北京CBD区域3年来首次出现租金下滑。高力国际的报告显示:第一季度上海甲级办公楼总体空置率创至2005年以来新高,达到12.3%,整体市场租金季度环比下跌6.2%。从历史数据来看,GDP下滑周期内,商业地产价格与租金将长期下滑(图4、图5)。

 

 

(注:位于上海虹桥、人民广场、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陆家嘴中央商务区、新上海商业城、竹园;北京商务中心区、燕莎、建国门、王府井、东长安街、东二环、中关村、金融街)

|!---page split---|

    销售回暖只是缓解了商品房库存,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才是关键,但一季度中国房地产投资情况全面恶化(表4 ),各项数据比去年同期和前9年平均数据均大幅回落。除施工面积因受多年累积开工和竣工面积影响变化较小外,其余四项指标至少回落了20个百分点。3月是一季度销售情况最好的一个月,成交6200万平方米,去年3月为5300万平方米,增加16.98%,但新开工面积为9300万平方米,去年同期为11300万平方米,下滑17.7%。春江水暖鸭先知,最了解市场的开发商,并不看好有限的回暖。

表4 中国房地产投资

资料来源:Wind

  

   3、PMI指标的表现有分歧。物流与采购协会公布的PMI指标明显回升,但法国里昂证券公布的中国3月PMI为44.8,环比2月的45.1小幅下降,结束连续3个月回升走势,并且连续第八个月处于50以下(图6)。这可能是前者的PMI样本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而真正创造就业的小企业,并未走出经营困境。另外PMI指标在经济扩张和收缩时期的意义是不一样的。3月末的MPI值超过了2005年6月末的53.2、2006年6月末的53.9、2008年6月末的53.5,但这三个时期中国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10.1%、11.5%和10.1%,而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远低于10%。

 

    4、汽车销量的上升未必可以持续。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和汽车下乡优惠政策的利好出尽后,可持续的购买力的基础是居民收入。

    5、虽然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0.21%,但根据有关部门对北京市人均工资数据的质疑的解释,统计对象只是企事业单位、机关与社会团体,并没有将社会中小企业纳入。因此收入增长的数据并未反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下滑的情况。并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下滑1.25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增幅则大幅回落了10个百分点,反映农民工失业情况比较严重。

    6、银行贷款的增长不足于托起经济。1996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业各项贷款分别同比大幅增长38.13%、44.06%和39.14%,但中国季度GDP数据继续回落,直到1999年第四季度才见底(图7)。而中国一季度贷款虽然数量惊人,但同比仅增长了27.11%。并且从二季度开始,新增贷款将远低于一季度。

 

 

    (二)中国经济并未自发复苏

    在中央政府自去年末就大力刺激经济(一季度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大幅增长34.8%),CPI与PPI同比增幅之差大幅回升(图8),企业经营利润空间扩大,银行在政策和“舆论暴力”的要求下冒险大量放贷的情况下,一季度GDP仅仅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大跌4.5个百分点(图9),并且这是199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说明中国经济并未自发地复苏,不应盲目乐观。

 

    三、从中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验来看,年内复苏的可能性较小

    1、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GDP下滑周期不少于两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增长率经历了四个下跌周期(图10)。第一次是从1978年的11.7%降到1981年的5.2%(1980年反弹了0.2个百分点),历时3年;第二次从1984年的15.2%降到1986年8.8%,历时两年;第三次从1987年的11.6%降到1990年的3.8%,历时三年;第四次从1992年的14.2%降到1999年的7.6%,历时7年。第二次下滑周期虽然只有两年,但第三年的同比上升,从更长的周期来看,只是1984年至1990年的长下跌周期的一次反弹。另外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周期的时间跨度明显大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经济高增长8年后,仅仅一两年就实现复苏是不现实的。

 

 

    2、长期高增长后必然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GDP能连续五年增长10%以上是非常罕见的经济奇迹。去年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介绍:只有中国、日本、香港地区(图11)和新加坡(12)曾有此记录。1961年到1965年,香港连续保持五年的两位数增长。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资料,香港1964年GDP增长不到10%,但1965年香港结束GDP两位数增长后,连续两年在1.7%的低位徘徊,第三年虽有回暖,但也仅有3.4%,直到第四年才真正恢复高增长(图11)。新加坡从1966-1973年,更有连续8年GDP两位数增长的奇迹,随后连续两年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第三年才复苏,但也只增长了7.1%(图12)。从1972年开始算起,当时新加坡GDP增长率连续三年下滑后才复苏,并且第四年也仅增长7.1%,与之前8年持续10%以上的增速有明显差距。

 

 

    无论是香港地区,还是新加坡,GDP连续10%以上的高增长,都发生在其人均GDP较低的时候,并且这两个经济体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而目前中国一二线城市人均GDP已经比较高(2008年北京、上海人均GDP分别为9075美元和10529美元),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又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根本改变,在经济规模今非昔比的情况下,继续快速增长的难度要大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1992年到1996年曾保持过连续5年的两位数增长,随后中国经济到1999年,历时三年才开始复苏。在2003年到2007年又是连续五年的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2.8%,必然也将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同样是快速奔跑,跑10000米和5000米需要的休息时间是不一样的,运动员体重明显增加就更困难。

 

    四、本轮经济衰退是多重下行力量的叠加,走出困境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一)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就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与中国出口快速增加相对应的,是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的过度消费,二者其实都是不可持续的泡沫。

    目前中国主要出口市场都陷入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2008年第四季度,欧盟GDP环比下降1.5%;美国GDP折合成年率下降6.3%,是26年以来最低;日本GDP环比下滑3.3%,按年率计算下滑了12.7%,是30多年最大降幅;韩国GDP数据修正后环比萎缩5.1%,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差。加上香港(大陆对香港出口大部分是转出口到发达经济体),五大经济体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4.9%。

   以美国来看,在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的失业率不断上升(图13),股市和楼市的大跌又使得美国家庭的资产大幅缩水,储蓄率不断上升(图14),对中国的进口将持续疲软。美国人有可能在最近几年,甚至长期被迫告别前几年接近零储蓄和高消费的生活与消费方式,将储蓄率持续地维持在接近5%的水平,这既是美国消费泡沫的结束,也会长期地挤压中国出口的泡沫。

 

    中国的出口品技术含量低、无品牌优势、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差,中国出口商处于全球贸易食物链的最底端,自2005年以来对美元升值较多(这是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重要原因),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对欧元等货币升值较多,利润空间大大缩减。在东欧、东南亚国家等经济体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恐将持续疲弱,即使国家增加对外国进口商的补贴(出口退税),中国的血汁工厂也未必能继续当外国消费者的“丫环”

|!---page split---|

 

 

    (二)中国的三大经济周期的调整远未结束

    1、中国的库存周期(基钦周期)并未结束。去年末以来,受需求骤然下降的影响,企业开工率下降,中国生产资料和产成品库存一度下降,但一季度企业开工率上升后,因需求不足,库存再度上升,企业清库存的周期并未完成(图15、图16)。

    

    2、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朱格拉周期)仍处于波峰,未来将持续下滑。自200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到达高点后,始终维持在高位。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中国出口高增长带来的粗放式产能扩张,和由此带动的电力、钢铁等相关产业产能的扩张。2007年,中国成品鞋、手机、彩电、空调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分别是68%、47%、45%和70%,冰箱和洗衣机产量也占全球总产量的1/3。中国的钢铁、水泥、煤产量分别从1996年、1992年和1992年起一直是世界第一,发电量自从1994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二。化学纤维、电解铝产量也是世界第一。在产能严重过剩、外需持续疲软、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大滑坡的情况下,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必然进入下滑周期。

 

    3、中国的房地产周期远未见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近10年的大发展,形成了一个包括60多个行业的产业链,地位举足轻重。但房价泡沫较大,房价收入比高于美国数倍(美国房价最高时房价收入比仅4.5倍),2008年末中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64亿平方米,加上炒房人手中的囤积房产,对自住购买力构成较大压力。

    房地产开发周期约有两三年,因此房地产行业周期非常长。罗伊.温茨利克和克拉伦斯.朗分别对1795-1973年和1868-1935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研究分别发现,美国的房地产周期为18.33年和18年。中国自1998年房改以来,房地产投资始终高速增长,2007年增速达到顶点(图22)。目前的房价普通居民无法承受,但之前数年持续增加的新建房将陆续上市,房价长期看跌。目前的调整远未到位,房地产业将持续拖累中国经济。

 

 

    虽然中国贫富差距较大,有人可以取得灰色收入,中国人偏爱房产并有储蓄,中国城市化尚未完成,但正是这些因素推动了房地产的上升周期。实际上除对房子的偏爱之外,其他因素在美国早期同样存在,但都未改变美国的房地产周期。而指望农民大量进城买城镇居民都无力负担的房产,推动房地产投资和城市化,维持房价泡沫,恐怕是异想天开。

    4、中国改革开放与WTO红利刚刚见顶。在改革开放之前,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束缚了经济的发展。而目前改革开放、加入WTO的红利已经见顶,环境污染、高能耗、教育水平低下、科技水平落后等问题却日益成为中国发展的瓶颈。

 

   (三)短期内中国经济缺乏复苏的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有三次明显的上升周期,各有特殊的推动因素(表5):

表5 中国三次经济上升周期的推动力

 

    未来中国或许只有靠内需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但长期以来,中国GDP中最终消费的比例不断降低(图23)。中国内需不足最大的障碍是普通居民收入不高,国家财政和企业主在经济成果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贫富差距也比较大,富人有消费能力而消费需求不足,中低收入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有消费需求但消费能力不足。另外住房和教育的高负担,也抑制了普通居民的消费需求。这三个问题的解决,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因此内需无法成为中国经济进入下一轮增长周期的推动力。

                  

    预期未来一两个季度,季度GDP好于一季度的概率较大。但经济周期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中国经济在2009年不大可能复苏,并很有可能进一步下滑。中央政府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作用非常有限,主要目的还是抛砖引玉,推动民间资金的投入。在中国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外需明显下滑、内需不足、房地产泡沫刚开始破灭的情况下,民间投资不大可能维持高增长。并且这4万亿的投资计划名义上是为了刺激内需,实际主要还是在搞投资,穿新鞋走老路,搁置了进行深层次经济改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追求短期好看的GDP数据,结果恐怕适得其反,损害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2039.html

更多阅读

微感悟 掌舵同方17年陆致成给自己60.5分 沈东军 掌舵获

掌舵同方17年 陆致成给自己60.5分在他看来,从掌舵人到员工,同方主要拥有的是知识分子那种比较诚挚、比较敬业、比较理想的化的基因。掌管这么大一个集团多年,同方股份[10.00%资金 研报]有限公司董事长陆致成还是习惯性强调自己是一个

美军紧急辟谣:中国昨天并未击沉“华盛顿”号航母!

(CG图片)燃烧的美国“企业”号航母1.美军紧急辟谣:中国昨天并未击沉“华盛顿”号航母!今天早上,美国海军通过《军事时报》发布称,他们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目前停在港口内,并未前往中国南海,也没有被中国击沉,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

融创呆17年的高管告诉你孙宏斌的营销战略 融创 孙宏斌

我跟着老孙17年了。融创管理性的稳定性还是很高的,融创的营销会是一个压力比较大的体系,大浪淘沙,适者留下了,不适的到了两年就走了。融创这几年变化很大,前几年那时候刚刚经历了顺驰的事情,加上我们没有什么钱,拿不了什么地。老孙是一个很

声明:《中国17年经济会复苏 一季度中国经济并未复苏》为网友白衣不染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