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提高网站点击率的圣经:在线为王》
随着数字歌曲、博客和用户创作的照片、视频片断等内容通过互联网的大量传播,80/20 也许成为了房地产经济时代的产物。正如克里斯·安德森在杂志《连线》及后来的书中所提到的长尾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如果要思考内容的传播是如何转变的话,这非常简单,比如问及在线音乐的销售时,我们就想只要用80/20 规则就可以,"我们被训练成以这样的方式思考,80/20 规则无处不在"。安德森在他的文章里提到了罗比·范-阿迪布(Robbie Vann-Adib )的例子。罗比是一家数码音乐播放机公司Ecast 的首席执行官,想知道在线媒体商店中榜单前1 万名的曲目每月出售或出租至少一次的比率是多少吗?他的回答不是80/20 所说的那样[ 根据朱兰(Juran )的理论仅有20%] ,而是99%。 尼尔森还指出,就博客而言,不等量参与的现象更为严重,可能只有不到0.1% 的互联网用户参与其中。由用户生产媒体的概念把媒体视为一个民主化的力量,赋予消费者参与对话的权利,而非仅仅是被告知的对象。但讽刺的是,仅限于非常少的一部分互联网访客参与其中。 为了发现更多的关于尼尔森不等量参与现象,我们要检查3 个Web 2.0 网站--YouTube 、Flickr 和维基百科的共享要素。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使用了一个自定义工具。通过观察这些网站访客的上传内容(为YouTube 上传视频,为Flickr 上传图片,为维基百科编辑词条)的差别,来考察访客对网站的参与情况有何不同。一旦我们为每个活动确定了网址,系统就会收集为期4 周的数据资料。这样的话,我们就有机会了解参与这3 个主要的Web 2.0 网站的总用户数,更令人激动的是,我们甚至还可以了解到底是"谁"使用了Web 2.0 ,或者说更加了解了静态观察者(或潜水者)、偶尔参与者与积极参与者之间所存在的区别。 第一个月的数据证实了尼尔森的观点:全美用户对YouTube 网站的访问中,只有0.16% 的访客上传了视频,对网站Flickr 的访问中也只有0.18% 的访客为该网站上传了照片,其余的访客只是在观看大量的上传内容。然而维基百科数据所显示的情况则与YouTube 和Flick 网站截然不同:超过3.5% 的访客在点击"编辑文本"按钮后就进行了文字输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维基百科与YouTube 、Flickr 存在如此显著的差异呢?